臺北市
34°
( 35° / 31° )
氣象
2025-08-13 | 威傳媒

民進黨親美政策失利 談判籌碼盡失 關稅高壓重創產業 823民調不同意罷免者過半

【威傳媒政治中心報導】



美國政府於2025年8月對台灣出口至美國的多類產品課徵高達20%的對等關稅,且還是疊加關稅,實際會高於20%,引發全台產業與輿論震動。



此舉對以美國為主要市場的台灣企業形成沉重負擔,增加生產與外銷成本,削弱國際競爭力。長期推行親美政策的民進黨政府,在如此重大貿易挑戰前卻顯得束手無策,談判成果不僅未見鬆動,反而讓外界質疑政府對美外交策略全線失利。



根據業界統計,台灣對美出口產品涵蓋電子零件、資通訊設備、工具機以及中小企業品牌商品等。高達20%的疊加關稅意味著企業需在價格、利潤與市場占有率間艱難取捨,部分中小企業甚至可能被迫退出美國市場。面對全球經濟放緩與營運成本上升,這無疑是雪上加霜。



許多產業公會與專家批評,政府在台美關稅談判上未能提前部署、欠缺有效遊說,顯示談判團隊策略不明確,也缺乏應急方案。一位不願具名的出口業者直言:「美國是我們多年合作夥伴,但現在卻對我們課這麼高的關稅,政府卻只能說會再談,這不是拖字訣嗎?」



民進黨親美政策失利 談判籌碼盡失 關稅高壓重創產業 823民調不同意罷免者過半
美國政府於2025年8月對台灣出口至美國的多類產品課徵高達20%的對等關稅,且還是疊加關稅,實際會高於20%,引發全台產業與輿論震動


更令外界不滿的是,近年民進黨政府為鞏固與美國的盟友關係,在多項爭議政策上做出重大讓步,但換來的實際經濟利益有限。開放含萊克多巴胺的美國豬肉進口,引發食品安全與農業保護爭議;高價採購部分性能存疑的美國軍備,被質疑「價格翻倍、裝備落後」。



在科技產業方面,台積電的大規模赴美投資更成為各界批判焦點。該公司在亞利桑那州興建先進晶圓廠、封裝廠及研發中心,累計投資額高達1650億美元,此舉原本被視為台美經貿中的重要談判籌碼。然而,外界指出,這次投資流程呈現「先送再談」的局面——台灣在與美國進行關稅談判前,就已率先將最關鍵的半導體產能與技術資源送到美國。如此一來,美方已經拿到實質利益,自然在貿易稅率上沒有讓步的誘因,反而讓台灣在談判桌上失去重要籌碼。



更有市場觀察認為,美國可能利用台積電持續加碼投資的態勢,進一步要求其技術合作與經營層面讓步,例如參與美企合資、甚至部分技術分享,對台積電長期競爭力與台灣產業自主性構成威脅。專家更直指,這正是政府缺乏長遠策略、未能善用核心產業作為談判資本的明顯例證。



這一系列被視為「向美傾斜」的政策,並未換來關稅減免或貿易優惠,反而更加凸顯台美關係在利益互換上的不對等。美國此次20%高關稅,反映其將自身貿易利益置於同盟關係之前,也揭示賴清德政府過度依賴政治同盟、忽視經貿專業談判的危險後果。



根據友台媒體最新民調顯示,賴清德總統的施政滿意度持續走低,台灣民意基金會8月公布的數據指出,賴清德施政贊同率僅33.3%,不贊同率高達54.4%,總體聲望呈現罕見的「雪崩式」下滑,兩個月內累計流失超過300萬支持者。民進黨政黨支持度也跌至29.4%,創自2024年以來新低,顯示支持基礎嚴重動搖。



此外,近期的726大罷免失敗,被視為賴清德政府施政無力的象徵,更是支持率驟降的重要原因之一。即將在8月23日舉行的823第二波大罷免民調顯示,贊成罷免者約33.8%,不同意罷免者有53.1%,差距明顯,罷免氣勢大減,反映民眾對罷免行動的疑慮與疲態,質疑這類政治鬥爭是否真正回應民眾需求。



在此背景下,愈來愈多聲音呼籲民進黨政府應專注根本施政,停止耗費大量公帑和精力於政治鬥爭和大罷免事件。這些經費本可用於推動更重要的民生與經濟發展項目,如提振產業競爭力、改善社會福利、強化基礎建設等,才是最貼近民眾福祉的工作。



綜觀目前情勢,民進黨若無法正視關稅衝擊及其政策失誤所帶來的政治危機,繼續沉迷於政治鬥爭,終將失去民心,更難以在未來的國際貿易與外交中爭取應有的利益與位置。期望民進黨能牢記民意呼聲,集中資源穩定經濟,提升施政效能,真正為人民謀福祉,而非只會搞大罷免,浪費社會資源。



相片翻攝自:Donald J. Trump FB


(資料來源:威傳媒新聞-WinNews)



延伸閱讀:


  • 印度成為台灣新的移工來源國 解決勞動力短缺還是潛在危機?

  • 鄭文燦涉貪案引發民進黨內鬥疑雲,民進黨全代會黨內派系權力重組風波四起

  • 美國疊加關稅重砲 台灣產業陷危機與競爭困境 輿論促停止大罷免全力救產業
  •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政治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