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34°
( 35° / 32° )
氣象
2024-06-17 | 民眾網

十三行博物館前進板榮 長輩體驗原民樂器延緩退化

十三行博物館前進板榮 長輩體驗原民樂器延緩退化

《圖說》板橋榮家長輩體驗敲打木鼓。〈板橋榮家提供〉


【民眾新聞葉柏成新北報導】在北台灣具代表性文化的十三行博物館,日前受邀至板橋榮家失智專區為長輩帶來一場考古之旅。也介紹來自山林的聲音—原住民樂器介紹,現場實地帶來原住民的傳統樂器,特別是木鼓,因敲打的動作類似搗麻糬,長輩們都笑著說自己是在搗麻糬。



板橋榮家陳桂美主任表示,歷史文物是我們珍貴的有形資產,也是重要的國家古蹟,保護他們是我們的責任與義務,同時也希望寓教於樂,將這些珍貴的資產以有趣的方式,介紹給榮民長輩們認識及瞭解,親身體驗及動手嘗試,更能達到刺激認知、延緩失智長輩退化的效果。



十三行博物館前進板榮 長輩體驗原民樂器延緩退化

《圖說》長輩體驗修復古物。〈板橋榮家提供〉


板橋榮家指出,台灣考古遺址可分為舊石器、新石器及金屬器時代,十三行遺址位於北台灣八里,屬於金屬器時代,時期約為台灣2000至400年前,是目前台灣確定擁有煉鐵技術的史前文化,保留遺址面積約有一公頃,為保護遺址故在遺址旁設立十三行博物館,也是台灣第一座考古博物館。



當天十三行博物館特別帶了特殊陶罐造型立體拼圖讓長輩體驗修復古物,其中不只有十三行文化,更包含了訊塘埔及大坌坑文化等新石器時代造型的仿真陶罐模型,長輩們都認真投入的完成,宛如真的考古學家。



十三行博物館前進板榮 長輩體驗原民樂器延緩退化

《圖說》木鼓也是召集族人的廣播器。〈板橋榮家提供〉


此外,十三行博物館也特別介紹來自山林的聲音—原住民樂器介紹,現場實地帶來原住民的傳統樂器,包含竹鼓、木鼓、口簧琴及鼻笛等,讓長輩實際體驗及敲打,特別是木鼓,原本是原住民的織布箱,透過木棒敲打產生共鳴,同時也是召集族人的廣播器,因敲打的動作類似搗麻糬,長輩們都笑著說自己是在搗麻糬。





最新政府消息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