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海平面下的聚落 不一樣的碳定價交流 成龍溼地研習
【民眾網黃楸玲/台北報導】
雲林縣口湖鄉成龍濕地原為農耕地,因地層下陷及受到颱風引發海水倒灌侵襲,演替成無法耕種的草澤濕地。10月18日氣候變遷署與觀樹教育基金會合作,在雲林縣成龍濕地首度試辦「探索海平面下的聚落 轉化產業氣候行動力」氣候變遷教育活動。
邀請中部及南部科學園區企業主管層級人員,透過實地參訪具備氣候暖化導致海平面上升意象的場域,研習氣候變遷減緩調適議題及推動實施碳定價的作法,期待進而擴散因應氣候變遷的行動力。

觀樹教育基金會長期與農業部林保署及地方政府、社區共同合作,翻轉該濕地的地層下陷劣勢,復育為生態豐富的濕地,並以高腳屋示範與水共生,讓在地社區與環境共榮,兼顧生活、生產、生態的永續模式。
氣候變遷署蔡玲儀署長表示,氣候行動包括減緩與調適,要與國際接軌,也要與我們生長的土地連結。科學園區企業重視氣候變遷議題,也多屬碳費徵收對象。

本次活動安排一整日課程,先從「探索海平面下的聚落」開場,由觀樹教育基金會進行成龍溼地導覽及社區參訪,接著由基金會洪粹然執行長以「聽蝦董講古—與水共生」生動精采專題演講,並在高腳屋現場解說海平面上升衝擊及高腳屋各項設計理念,讓學員就氣候變遷議題有實地場域體驗與學習。
這棟高腳化設計的建築不僅考量地層下陷區當前與未來要面臨的洪災威脅,針對夏季炎熱的天氣,建築牆面上的「蚵殼隔熱層」,不僅可以隔熱節能,更添加了在地漁村特色。下午蔡玲儀介紹113年國科會與環境部發布「國家氣候變遷科學報告2024:現象、衝擊與調適」主要內容,及我國碳費、自願減量碳交易、國際碳邊境調整機制等,與學員交流討論。

更多新聞報導:
綠色知識改變未來 見證環保小行動的大成就 環境教育繪本嘉年華會
國際維修日 維修二手市集BAR 愛物惜物推廣
最新政府消息新聞
-
桃園企業聯合會新春聯誼會 張善政期勉「鐵三角」帶動桃園產業發展
(6 小時前) -
桃園虎頭山淨山 清出3噸垃圾
(6 小時前) -
台灣港務公司獲2座公共工程金質獎之殊榮
(6 小時前) -
執法無空窗 集集警加強取締路口不停讓
(7 小時前) -
竹塘鄉農會舉辦「114年慶祝農民節暨新春團拜」 結合在地產業共創農業繁榮
(7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