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空污應變、保障民眾健康及評估污染改善成效 PM2.5自動及手動監測數據皆全數公開透明
【民眾網黃楸玲/台北報導】
環境部針對1月16日環保團體召開記者會訴求「細懸浮微粒(PM2.5)自動監測數據納為空氣品質達標與否的法定判別依據」一事,說明由於PM2.5來源及成分複雜,會因不同地區及季節而出現變異,且PM2.5中的鹽類成分易吸收大氣中水分而干擾量測結果,需透過手動採樣及分析以去除其干擾。因此,我國空氣品質標準自101年以來規定以手動監測數據作為達標與否的判定依據,此與國際作法一致(包含美國、歐盟、英國、日本等國)。
環境部指出,PM2.5手動及自動監測目的各有不同;自動監測係以光學原理運作,能提供每小時即時數據,其功能為即時提供民眾健康防護通知、並讓縣市政府能即時執行空污事件應變措施,但其亦受到空氣中鹽分及水分干擾產生數據偏差。

相較之下,手動監測原理則能進一步去除水分干擾,準確性較高,適用於評估整體空氣污染改善策略的有效性。若比對我國自動及手動測站PM2.5監測數據,結果顯示113年平均差異超過1微克/立方公尺共計5測站(2站正偏差、3站負偏差),而此差異於空氣品質不良之冬季更為明顯,超過1微克/立方公尺以上共計17測站(14站正偏差、3站負偏差)。

環境部強調,無論是自動或手動監測數據,環境部皆全部公開於網站提供民眾參考,依據歷年的空氣品質監測結果顯示,不論是自動或手動數據,細懸浮微粒(PM2.5)年平均濃度皆呈現持續下降趨勢,而我國以自動或手動PM2.5監測併行的作法也與國際趨勢相同,對外發布之空氣品質監測數據及年報,同時公布PM2.5自動或手動站數據供各界參考運用,以兼顧民眾健康防護、即時空污應變作為以及空氣污染管制成效評估等目的。

更多新聞報導:
源頭管理 接軌國際 加嚴SRF排放標準正式上路
打造健康生活環境 PM2.5設備自動與手動原理不同皆有其必要
最新政府消息新聞
-
-
2025最浪漫的櫻花婚禮 12對異國佳偶許下誓盟
(8 小時前) -
高雄超狂料理 全海岸活蝦餐廳每隻蝦都新鮮
(8 小時前) -
獨/強化反空機降作戰 陸軍333旅實兵演練
(9 小時前) -
桃市府積極推動原住民族文化發展 多項成果豐碩
(9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