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雨考驗全數過關 弘光科大「滑水道」掰掰

臺中市政府建設局長陳大田前往視察弘光科大至北勢溪段排水改善工程(圖/台中市政府提供)
[NOWnews今日新聞] 近年極端氣候頻繁來襲,強降雨常在短時間內造成市區積淹水,對市民生活與交通安全帶來衝擊。台中市長盧秀燕積極推動「韌性城市」建設,市府建設局與水利局聯手,投入1.5億元推動「弘光科技大學、靜宜大學等校園周邊道路改善工程」,全力提升台灣大道六至七段的排水效能與行人安全。
此項工程除了全面優化側溝系統、增設雨水箱涵,增加雨水截流量,並將洪水有效導排至下游北勢溪。弘光科大前的排水箱涵已於日前完工,近期多波豪大雨來襲時,順利發揮作用,有效降低積水風險,讓過去學生口中的「滑水道」情景不再重演。

建設局長陳大田形容,這是一項「看不見的工程,守護看得見的平安」。他指出,弘光科大至北勢溪段的箱涵工程,歷經地下管線遷移、地勢限制與施工時段等多重挑戰,仍在今(114)年7月24日如期完成全線頂板加封,並順利銜接既有的北勢溪支線排水系統,顯著提升排洪能力。
工程進行期間,恰逢颱風丹娜絲、薇帕與多次強降雨來襲。尤其7月上中旬,龍井與沙鹿區雨量一度飆升至每小時60毫米,7月底中央氣象局更持續發布中南部強降雨特報,但現場觀測顯示,系統排洪流暢,未出現嚴重積水,證明工程具備實質防災成效。
陳大田進一步說,這項計畫由市府跨局處分工合作,水利局先針對整體排水系統進行檢討,建設局再執行最後的優化工程,將雨水箱涵加寬並延伸190公尺,大幅提升排洪效率。同時,工程納入人本交通理念,增設Z字形行人庇護島,全面改善人行道鋪面與無障礙設施,並加寬植栽帶,讓雨水能自然滲透入土壤,在提升排水的同時,也兼顧綠化與行人安全。

面對極端氣候,市府啟動多管齊下的防汛措施。建設局已在全市優化約120處側溝格柵,增設集水井並加裝開孔,提高逕流水收納與排放效能。水利局則盤點全市易淹水路段,推動下水道連通管擴建與南屯溪分洪工程,全面提升排水容量。
此外,環保局也在防汛期加強排水溝渠巡檢與清淤,各區清潔隊每月定期巡查易積水潛勢路段的側溝,並在氣象預報顯示豪大雨可能來襲時,立即提高巡檢頻率,發現排水孔有垃圾、落葉阻塞,第一時間清除,確保雨水流向暢通。
建設局強調,都市排水不僅是災後搶修,更必須具備面對氣候變遷與天然災害的「韌性」,也就是適應、承受、恢復並持續運作的能力。未來市府團隊將持續盤點全市易積水熱點,滾動式檢討排水設施功能,確保工程效能隨時符合最新環境挑戰。
防災工程雖隱於地下,但對市民安全影響深遠。市府將以「富市台中、行人安全」為目標,持續推動基礎建設與排水系統升級,讓市民在面對瞬間暴雨時,仍能安心出門、平安返家,邁向更安全、更宜居的城市。(台中市政府新聞局廣告)
相關新聞
台中東勢埤豐橋重建 安全通行也承載父子情
180萬人次點讚! 台中捷運App新版上線
霧峰暗坑路崩塌中斷 盧秀燕:17日便道搶通
最新政府消息新聞
-
古法烘焙龍眼乾 二水鄉傳承三代仍堅持慢火手工
(5 小時前) -
《阿嬤走跳彰化》漫畫特刊上線 用故事看縣政
(6 小時前) -
勵志中學電子商務班成果發表 學生展現學習能量
(6 小時前) -
小錢大智慧!家扶理財工作坊 家長驚覺省錢秘訣
(6 小時前) -
關懷據點美食大賞 王明鉅:全方位照顧長者身心健康
(6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