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邁入超高齡社會保全產業成熟齡續航選項

保全產業成為中高齡再就業熱門選項,也是台灣勞動市場「熟齡續航力」最具代表性的行業之一。(圖/忠華保全提供)
[NOWnews今日新聞] 台灣正式邁入超高齡社會,65歲以上人口將突破總人口數20%,壽命普遍延長、健康年齡拉長,許多熟齡族群選擇「不急著退休」,或者重返職場開創第二職涯。其中尤以保全產業,成為中高齡再就業的熱門選擇,也是台灣勞動市場「熟齡續航力」最具代表性的行業之一。
《保全業法》於民國106年修正通過後,保全任用年齡上限從65歲放寬至70歲,為高齡者開啟更多就業可能。而產業內部也普遍認為,熟齡員工在職場最大優勢在於「穩定、細心、責任感強」。他們多半具備軍、公職或服務背景,擅長紀律管理與人際溝通,能以成熟的處事態度應對不同情境,是企業與社區安全管理的中流砥柱。
業界指出,保全工作看似單純,實際卻充滿挑戰——長時間站立、夜班輪值、天候變化與突發狀況應對,皆需要體力與經驗並重。為了協助熟齡人員安全穩定就業,產業界近年積極推動「中高齡友善職場」制度,從健康管理、工作技巧、溝通訓練到環境安全等多方面進行改善。
首先,在健康安全管理上,企業普遍強調「預防勝於治療」,鼓勵員工定期健康檢查,並針對高血壓、心臟疾病、視力退化等常見狀況提供追蹤與衛教指導。另工作現場規範穿著防滑鞋、避免攀高搬重、定時休息與補水,讓每位員工都能在安全前提下發揮專業。
其次,數位與應變能力的培訓也逐步強化。中高齡員工被鼓勵使用筆記輔助記錄,學習報案與通報流程,並運用放大鏡、行動燈等輔具輔助工作。同時,企業導入線上教育平台與實體講習結合的「陪伴式學習模式」,讓員工能循序漸進吸收新知,降低對科技的焦慮感,提升學習信心。
保全業者表示,良好的人際互動與心理支持亦是產業留才的關鍵。許多保全公司推動團隊共學與互助文化,鼓勵中高齡員工主動參與會議、教育訓練與社群交流,避免職場孤立。從管理端到現場同仁皆強調「溝通是最好的防護」,以尊重與理解為基礎,建立互信的工作氛圍。
事實上,中高齡保全不僅是社區安全的守護者,更是城市生活品質的重要支點。他們熟悉人情、觀察細微,能在危機發生前察覺異狀、在緊要時刻展現冷靜。這份經驗與穩定,正是年輕勞動力暫時無法取代的專業價值。
保全產業正朝「永續就業」與「人才傳承」雙軸並進方向發展;透過制度設計與培訓創新,讓中高齡員工不只是被照顧,更能持續成長、創造價值。在高齡社會的浪潮中,這個產業以穩健腳步告訴社會:工作不是年齡的界線,而是人生的延續;守護別人的同時,也守護了自己的人生尊嚴與熱度。
相關新聞
苗栗「好豐味」進軍台中 聯名膳馨推冬季特色料理
檢察官退休再披律師袍 沈淑宜致力推動意定監護契約
全台創舉 亞大啟動校園暨醫院智慧導覽系統
最新政府消息新聞
-
新光三越高雄左營店週年慶進入壓軸階段
(1 小時前) -
高雄夢時代「愛.Sharing」打造迷人水都風情
(2 小時前) -
「萬華時光—再現與新生」紅包場演唱會圓滿落幕! 星光閃耀西門,經典魅力感動全場!
(2 小時前) -
國美館「黑水—2025臺灣美術雙年展」展現31組藝術家當代視野
(2 小時前) -
自由飛翔勇敢逐夢! 台中青少年展現多元才藝與活力
(2 小時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