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20°
( 21° / 19° )
氣象
2025-11-27 | 創新聞

北港刺繡成果展揭幕 大龍旗百年文化成創作靈魂

北港刺繡成果展揭幕 大龍旗百年文化成創作靈魂

【創新聞記者 陳雅琪/雲林 報導】由文化部文化資產局與雲林縣北港鎮公所共同主辦的「繡Show笨港學員成果展」,今(27)日上午於北港登記所(北港遊客中心)正式開幕。展出20件匯集地方生活、信仰與家族故事的刺繡作品,學員涵蓋北港模範父母家庭、北港飛龍團成員及公所員工,以針線細密詮釋北港文化。


北港刺繡成果展揭幕 大龍旗百年文化成創作靈魂
▲本次工作坊特別邀請模範父母家庭與其子女共同加入,從零基礎學起,歷經導師量身設計圖稿、基礎針法訓練到作品完成。(記者陳雅琪攝)

文化資產局局長陳濟民指出,北港長期以民俗文化與陣頭藝陣聞名,「刺繡」並非單純工藝技巧,更是凝聚地方認同的文化媒介。本次課程以北港飛龍團代表性的「大龍旗」為靈感主軸,此旗於1929年首次亮相,2014年被指定為國家重要古物,是台灣第一件具有陣頭意義的織品文物,使用多達26種刺繡技法。他強調,大龍旗即將邁入百年,文化資產局正研議規劃三地聯展,盼透過更完整的展示推廣北港文化價值。

北港鎮長蕭美文表示,大龍旗是北港媽祖遶境的重要象徵,也是當地居民共同的信仰記憶。此次成果展除呈現學員對生活的真情書寫,也象徵北港迎接大龍旗回歸前的一次文化總動員。未來鎮公所將與文化資產局持續合作,推動大龍旗百年特展與刺繡技藝推廣,使刺繡成為北港新世代的文化語言。


北港刺繡成果展揭幕 大龍旗百年文化成創作靈魂
▲「繡Show笨港學員成果展」展出20件匯集地方生活、信仰與家族故事的刺繡作品,學員涵蓋北港模範父母家庭、北港飛龍團成員及公所員工。(記者陳雅琪攝)

開幕式由北港新龍團演出揭序,重現百年前飛龍團的風采,象徵文化傳承與再生。本次工作坊歷時4堂課、12小時,從基礎針法到作品完成,學員多於工作與家庭間抽空刺繡,以高度投入完成作品。大龍旗使用的26種經典技法也成為本次教學的重要內容。

展出的20件作品呈現深厚的家族情感與生活脈絡,如姊姊為清潔隊員弟弟繡出「環境守護者」、大女兒為母親製作「工地的女兒」、高齡近九十歲的昭香阿嬤憑著衰弱視力繡出她年輕時修補龍皮的記憶。亦有描繪小吃攤、醬菜工廠與北港街景的作品,每一針都是北港庶民文化的縮影。展覽呈現的不僅是技藝成果,更是北港人對生活與信仰的深厚情感,是屬於這片土地的集體記憶。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政府消息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