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波減碳新挑戰 隱含碳將占建築物碳排一半
![下一波減碳新挑戰 隱含碳將占建築物碳排一半](https://news.pchome.com.tw/newsdata/realestate/myhousing/20250211/73924280096164259101.jpg)
![下一波減碳新挑戰 隱含碳將占建築物碳排一半](https://news.pchome.com.tw/newsdata/realestate/myhousing/20250211/73924280096164259101.jpg)
隨著全球關注氣候變遷,建築業作為碳排放的大戶,逐漸成為各國政府與產業間的減碳焦點。根據全球建築氣候追蹤數據顯示,建築及建設領域仍未達到2050年脫碳目標的進度。
2022年,建築碳排放不僅持續上升,甚至較2021年投資與政策努力有所放緩。建築業每年為全球溫室氣體排放貢獻至少37%的比例,然而,相較於其他行業,針對建築領域的氣候資金投放卻顯著不足。
目前,多數進展集中在減少建築營運碳(operational carbon),即建築物在日常運營中因空調、照明和供暖產生的排放。預計隨著能源結構向再生能源轉型,未來幾10年內營運碳將逐步降低。
然而,建築材料在生產和施工階段所產生的隱含碳(embodied carbon),即材料的全生命週期碳排,仍是解決氣候危機的重要課題。隨著全球建材需求急增,到2060年,全球建築面積將翻倍,建築物隱含碳將成為下一波建築減碳的關鍵挑戰。
建築物隱含碳—
從空地到完工進駐的全過程碳排放
本文當中提到的「隱含碳」涵蓋了從建材的原物料萃取、生產、運輸、現場安裝、現場廢棄物階段的碳排放,體現出建築物建造完成之前的全部碳排量。現階段減碳多數集中在減少建築營運碳,然而隨著能源結構向再生能源轉型,這些日常運作因空調、照明、供暖等產生的碳排,未來將逐漸減少,預計隱含碳將占建築物碳排的一半。現階段若能提早採用低碳建材,可說是不動產淨零先行者。
選擇低碳建材是減少隱含碳的關鍵。建築材料不僅影響隱含碳的大小,還會影響後續建築物營運過程中的能源需求,並對建築的微氣候效應產生深遠影響。舉例來說,選擇吸熱材料(如混凝土和磚)會增加城市溫度,加重建築空調冷卻的需求;相反,選用反射熱能的表面材料,或利用綠化屋頂等自然材料,則能顯著降低城市熱島效應。
因此,在建築設計的早期階段考慮低碳材料選擇,不僅能在建築物運營階段帶來可觀的能源減碳效果,更能大幅度減少建築全生命週期的碳足跡。
減少隱含碳的實踐方法—
從選材到設計優化
國際生活未來研究所(ILFI)提出的零碳認證(Zero Carbon Certification),提供了三種降低隱含碳的可行方案:
1.減少材料使用量:在設計階段精確計算並減少所需材料,以達到「少用」的原則。
2.替代材料:選擇低碳替代材料,如再生建材,減少對全新材料的依賴。
3.替代產品選擇:選用碳足跡較低或可持續生產的產品,以減少建築材料的隱含碳。
聯合國進一步建議了三項低碳建材策略,以幫助各國加速減少隱含碳:
避免材料過度萃取:推動循環經濟,促進建材的重複利用,並通過數據驅動的精確設計減少材料浪費。
轉向再生材料:優先使用如木材、竹材等低碳生物材料,並確保其來源符合倫理生產的標準。
改進碳密集材料:在無法避免使用水泥、鋼材等高碳排放建材時,積極尋求碳減排技術,以降低其碳足跡。
這些策略可為全球建築業提供明確的指導方向,在已開發國家可透過翻新老舊建築來減少碳排,發展中國家則需在快速新建中嵌入低碳設計的概念,以因應城市化的挑戰。
低碳建材的經濟與環境效益
隨著市場對低碳建築需求的增加,選擇低碳建材不僅有助於減碳,還能帶來顯著的經濟和環境效益。低碳建材在市場上逐漸被認可,並可能轉化為建築物的租金溢價和投資回報。特別是在碳有價的時代趨勢下,使用低碳建材可有效降低碳稅負擔,顯示出企業在應對氣候變遷的決心。
同時,低碳材料選擇也有助於減少建築物的微氣候影響。採用合適的建材,不僅可在建築內部創造更為宜人的環境,也降低建築對周邊城市氣溫影響,減少熱島效應,提高城市的可持續性。
隱含碳驅動循環經濟建築藍圖
![下一波減碳新挑戰 隱含碳將占建築物碳排一半](https://news.pchome.com.tw/newsdata/realestate/myhousing/20250211/73924280096164259101_2.jpg)
當隱含碳在建築設計的初期即被納入考量,建築業的可持續發展不僅變得可行,更將推動減碳成為未來的必要方向。隨著循環經濟理念逐漸普及,傳統線性的建築設計將被全新視角取代。
未來的建築物不再只是我們居住與工作的空間,它們將化身為下一代的「材料儲存庫」,承載著過去,服務著未來。所謂的「材料儲存庫」(material banks),是指將建築材料視為可再生資源,並在建築生命週期的每一階段中,考量材料的最終用途,使其能在建築拆除後成為新建築的資源,而不再是建築廢料。
這一理念使建築不僅是功能性空間,更是未來建設的資源儲備。每一幢建築都將成為地球資源的循環節點,讓我們得以將珍貴的自然資源留給未來的世代,以更負責任的方式傳承人類文明的足跡。
![下一波減碳新挑戰 隱含碳將占建築物碳排一半](https://news.pchome.com.tw/newsdata/realestate/myhousing/20250211/73924280096164259101_3.jpg)
《住展雜誌》創立於1985年,是全台第一家房產媒體
擁有最豐富且即時的預售屋、新成屋資訊
以上文章未經授權,禁止擅自轉貼、節錄
官方網站:www.myhousing.com.tw
FB粉絲團:www.facebook.com/myhousingfan
【 住展雜誌 】授權轉載,原文出處【 下一波減碳新挑戰 隱含碳將占建築物碳排一半 】
- 本文出處:住展房屋網
最新房產新聞
-
-
OSRAM 歐司朗光之所及,皆是自然光彩! 豐富生活新「亮」點!
(21 小時前) -
50坪大齡老屋重生記!明亮現代宅以開放格局+活動式家具,實現豐富多變的生活情景
(21 小時前) -
獨家設計「轉了角度的盒子」,讓日光漫入走道,在客廳臥榻、開放中島、樹屋溜滑梯中,療癒每一天!
(21 小時前) -
台積電效應發酵 嘉義預售屋房價3年漲3成
(1 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