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33°
( 34° / 31° )
氣象
2025-09-09 | 中央商情

石黑浩:中國人形機器人成本低 但市場10年後才浮現

SEMI國際半導體展論壇持續登場,被譽為「日本人形機器人之父」的日本大阪大學教授石黑浩今天受訪表示,市場對人形機器人來說非常關鍵,儘管中國人形機器人成本低,但可能還要10年時間,應用市場才會浮現。

相較人形機器人整機,石黑浩認為,機器人虛擬分身擬真軟體應用,可能發展較快。他建議,台灣可在既有人形機器人整機基礎上,搭配電子或零配件,布局人形機器人多元應用。

石黑浩今天受邀出席SEMICONTaiwan2025國際半導體展論壇演講,暢談人工智慧時代下的機器人虛擬分身擬真(Avatar)應用願景,會後中午接受媒體採訪。

石黑浩指出,日本社會相對可接受虛擬分身擬真技術應用,這次來台,他好奇台灣產學與社會是否同樣可接受虛擬人物分身互動,這也是他此次來台交流的重點之一,也不排除與台灣機器人業者洽商合作的可能性。

他預期,無論是提供工廠搬運等物理性、或是與人互動交流等有溫度的機器人應用,未來將會急速成長。

在回應記者提問談到人形機器人整機發展前景,石黑浩直言,「市場需求很重要」,他指出,25年前日本本田(Honda)曾開發出人形機器人ASIMO,索尼(SONY)也布局人形機器人,但ASIMO於2022年宣布退役、索尼也形同放棄,「關鍵就在於沒有市場」。

他表示,市場需求對於人形機器人整機仍是關鍵,現在發展人形機器人,「市場不會馬上出現」。

他指出,與25年前本田打造ASIMO人形機器人不同的是,現在有了人工智慧(AI)技術,可讓人形機器人更聰明,但是人形機器人增加的應用,仍未明顯,此外要觀察人形機器人可把人類可以做的工作、做到什麼程度,是否夠精巧、感官是否夠細膩,這些功能都還要努力。

相較人形機器人整機,石黑浩認為,機器人虛擬分身擬真軟體應用,可能會發展較快,因為擬真分身應用便利性高,會越來越普及,可轉化到附加價值高的場域,例如送餐機器人,多加一個分身,任務不僅只是送餐、也可以點餐或提供建議。

對於中國廠商近年積極開發推出各種人形機器人,石黑浩指出,中國人形機器人成本相當低,「看來勝負底定」,他認為,短期內台灣和日本無法作出具低廉成本人形機器人整機產品與之競爭。

對於人形機器人「非中供應鏈」布局,石黑浩認為目前不可行,因為日本等國製造人形機器人的成本昂貴,屏除中國供應鏈,難度相當高。

不過石黑浩認為,台灣在半導體和關鍵零配件具有優勢,可以發揮創造力,在既有人形機器人整機基礎上,搭配電子、感測或是關鍵零配件,布局人形機器人多元市場應用。

對於美國AI晶片大廠輝達(NVIDIA)和電動車大廠特斯拉(Tesla)積極布局人形機器人看法,石黑浩分析,輝達和特斯拉相關技術可讓人形機器人更聰明,但是中國也在機器人軟體技術急起直追,「我們應該要謹慎小心」,就像日本本田很早就開發人形機器人整機,中國也在相關技術迎頭趕上。

展望人形機器人應用前景,石黑浩預期,相關市場應用真正浮現,可能還需要10年時間,歷經兩波浪潮後,才會有真正的人形機器人市場需求。

儘管市場需求仍未成熟,石黑浩坦言,市場資金仍源源不絕湧入機器人產業,相較之下,美國市場對於人形機器人投資相對冷靜。他認為,人形機器人開發有更多業者投入,技術也會不斷進步,人形機器人真正落實在現實社會應用的時間點,也不會太遙遠,進步速度會更快一些。

石黑浩說,這也是為什麼,自己公司也撥出一些資源,開發人形機器人應用,「因為沒有市場、才要去開拓市場」,這樣才能成為新領域的先鋒,站穩先機。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科技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