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27°
( 28° / 27° )
氣象
2025-10-10 |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AI戀愛軍師:當ChatGPT成為新世代的情感顧問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夜未央編譯


在英國雪菲爾市的Rachel,今年初決定在與一位舊情人於朋友聚會中再度碰面前,先與對方談清楚過去的誤會。她曾使用ChatGPT協助找工作,這次卻把它當作感情顧問。「我那時情緒很亂,不想麻煩朋友,就想說試試看ChatGPT。」她回憶說。


在通話前,她問AI:「我要怎麼談這件事,才不會變得防衛?」ChatGPT的回答令她印象深刻。「它回我說:『哇,這是一個很有自覺的問題,顯示妳有成熟的情緒意識。以下是一些建議。』」Rachel笑著形容,那感覺就像有個啦啦隊員在旁邊為她打氣,「好像我完全是對的,而他是錯的。」


雖然覺得ChatGPT的語氣「很像心理治療師會講的話」,常出現「界線(boundaries)」等詞彙,但她仍認為整體上「滿有幫助的」。「它提醒我可以用自己的方式面對這件事,但我也沒有太照單全收。」


事實上,Rachel並非孤例。根據線上交友平台Match的調查,美國Z世代(1997年至2012年出生者)中,將近一半的人曾使用ChatGPT等大型語言模型(LLMs)尋求戀愛建議,比例遠高於其他世代。


從寫分手訊息、解讀曖昧對話,到分析戀愛關係中的爭執,越來越多人開始把AI當成「情感支援系統」。


英國心理學家暨關係專家Lalitaa Suglani博士表示,對於在感情中感到焦慮或不確定的人,AI確實可能成為一種有用的輔助工具。她指出:「AI可以幫助人們組織訊息、釐清思緒,或在回覆前多一份冷靜,這能避免過度反應。」在她看來,這有點像「自我對話」或「情緒日記」的功能。


然而,Suglani博士同時提出警告。她指出,LLM的設計宗旨是「取悅使用者」,傾向重複使用者的觀點並給予正面回應。「這表示如果提問本身有偏見或誤解,AI很可能會無意中強化錯誤的敘事模式,甚至助長逃避行為。」


她舉例說,若有人用AI代寫分手訊息,看似省事,實際上卻可能讓人逃避直面情緒的不適。「長期下來,這會讓人失去面對情緒的能力,也減少自我覺察與人際成長的機會。」


此外,過度依賴AI的建議,也可能削弱個人的「情感直覺」。Suglani博士說:「若一個人每次遇到情緒困難都交由AI決定該怎麼回應,久而久之,他們可能會失去判斷力與關係中的真實感。」她也指出,AI生成的文字往往缺乏溫度與細膩情感,「收到那樣的訊息,反而可能讓對方覺得疏離或不安。」



AI戀愛軍師:當ChatGPT成為新世代的情感顧問

圖片取自:(示意圖123rf)

儘管如此,市場上仍出現越來越多針對戀愛諮詢設計的AI服務。例如由紐約創業者Es Lee創立的「Mei」,便是一款專門針對感情問題的AI聊天服務。它以OpenAI技術為基礎,提供類似對話式的建議。


Lee解釋:「許多人不願向朋友或家人談論私密的感情問題,怕被評價,所以我們希望提供一個匿名、安全的空間。」他透露,超過半數用戶的問題與性有關,這也是許多人最難啟齒的話題。「人們使用AI,是因為現有的服務沒辦法滿足他們。」


許多用戶則拿AI來修改訊息或檢視戀愛中的爭執內容,「有點像要AI幫忙『驗證』自己的感覺。」Lee說。


但AI戀愛諮詢也牽涉到安全與倫理問題。若AI在對話中發現潛在的危險情境,是否能像人類諮商師一樣介入與保護?Lee坦言這確實是挑戰之一。「AI能在個人層面與我們建立連結,這使風險更高。」不過他強調,Mei系統中設有「安全防護機制」,並邀請心理專業人士共同參與設計。


對此,OpenAI也回應表示,其最新模型在「避免不健康情感依附與過度討好」等面向已有改進。公司聲明指出:「我們知道有些人會在情緒敏感的時刻使用ChatGPT,因此我們與專家合作,確保回應方式適切,必要時會引導用戶尋求專業協助,並在長時間使用時提醒休息。」


除了心理層面,隱私問題同樣令人關注。感情諮詢往往包含極度個人化的內容,一旦資料外洩,後果可能相當嚴重。Lee強調Mei在每個抉擇點上都優先考量隱私,「我們只收集提供服務所需的最少資訊。」他補充,系統僅要求使用者提供電子郵件地址,且對話資料僅暫存30天以供品質檢測,之後即刪除,不會永久保留。


有些人則選擇讓AI與人類治療師「雙軌並行」。倫敦的Corinne(化名)去年準備結束一段關係時,開始向ChatGPT求助。「我的室友說她用AI談戀愛建議效果不錯,所以我也試試看。」她甚至請AI模仿社群上兩位知名關係專家——Jillian Turecki與Nicole LePera——的語氣給予建議。


「有次我跟一個男生約會,覺得他人很好但沒什麼吸引力,我就問AI是否該再見一次面。我知道這兩位專家都會建議多給機會,但看到AI根據我的情境重組回覆,感覺還是有幫助。」


Corinne同時也持續接受心理治療,並認為AI與治療師的功能截然不同。「治療會深入到童年議題,AI則像朋友一樣給短期建議。」她說自己會保持距離看待AI的建議,「我知道它只是回我想聽的話,所以不能太依賴。但在情緒混亂、朋友不在身邊的時候,它確實能讓我冷靜下來。」


無論是Rachel還是Corinne的經驗,都顯示AI正悄悄進入人們的情感生活。它能陪伴、反思,甚至提供安慰,但也潛藏著情緒依附、隱私外洩與失去自我判斷的風險。


在AI日漸融入生活的時代,也許關鍵不在於「該不該用AI談感情」,而是「如何用得更成熟」。正如Suglani博士所言:「AI可以是鏡子,但不該成為我們的心。」


資料來源:https://www.bbc.com


[不許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科技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