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33°
( 36° / 27° )
氣象
2024-05-29 | 商傳媒

緩解國內產業缺工困境 台大團隊發表自主研發AI機器狗

緩解國內產業缺工困境 台大團隊發表自主研發AI機器狗

商傳媒|記者許方達/綜合報導

AI當道,在國科會支持下,台灣大學機械系郭重顯教授研究團隊,成功打造台灣首創且自主研發的AI機器狗(NTU DogBot)。台大團隊現場示範操作身長54公分、重達16公斤的寵物型機器狗「Oliver」,不論是行走、奔跑、吠叫、扭轉等動作都十分流暢。近年來機器狗功能越來越多元,除了作為「電子寵物」陪伴,也能在警備、巡邏、救援等領域發揮作用。

另外一款身長93公分、40公斤重的工作型機器狗取名為「Dustin」,與Oliver一樣都具備動作教導與AI視覺等功能,較適合應用於工業巡檢與物品遞送,可搭載各式工業用途感測器(音噪、視覺、溫度、氣體等),並能結合Line Bot即時訊息回報。


緩解國內產業缺工困境 台大團隊發表自主研發AI機器狗

台灣自主研發的AI機器狗Oliver(左)以及Dustin。圖片來源:翻攝畫面

機器狗在國外不但已實踐商品化,且應用相當多元。例如:美國機器狗應用於電網巡檢、韓國機器狗送貨員投入物流配送、歐洲機器狗應用於地鐵隧道和管線的養護檢修、西班牙機器狗「科技警察」出任務抓交通違規。而機器狗也應用於災難現場之救災,降低就難人員之危險性,例如美國機器狗率先深入紐約曼哈頓下城立體停車場坍塌現場傳回視訊資訊輔助就難策略擬定。

目前台灣產業面臨嚴重缺工的困境,其中以「傳統產業」和「服務業」最為明顯,包括:化工廠、建築工地、軌道車輛維護廠、餐廳及物流業等;因此,未來導入具備AI技術之機器人,用來解決缺工問題勢在必行。至於在台灣遲遲無法導入機器狗的原因在於:工業用途機器狗價格昂貴、客製化服務應用與AI程式開發技術支援不足、以及公司現有資訊系統整合存在障礙、導入國內的後續維護與擴充成本高昂。

有鑑於此,郭重顯教授團隊在長期深耕機器人研發的基礎上,於2022年開始投入自主機器狗的研發工作,讓國內企業可用較低成本導入場域應用,並提供在地客製化服務,協助客戶快速導入,及包括後續的調整與升級服務。

郭重顯教授團隊指出,「傳統產業」和「服務業」並不像許多高科技廠房,可以設置完善的機器人應用環境(如:平坦的機器人移動地面、固定的機器手臂作業區域);因此,研發、導入可克服地形障礙之機器狗,成為目前機器人產業中之新興熱門領域。

在國科會產學合作計畫支持下,台灣大學機械系郭重顯教授研究團隊自111年起投入機器狗研發,目前已成功打造出台灣首創且自主研發的AI機器狗(NTU DogBot),同時與國內企業共同探討智慧巡檢(化工廠、建築工地、軌道車輛)、餐點/物流配送之相關應用需求,加速造價成本更低的NTU DogBot導入上述產業場域,以期協助解決國內缺工問題並降低企業人力成本。

最新科技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