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級細菌」崛起!除藥物濫用原因外 糖尿病竟是背後兇手?
現有的抗生素捉襟見肘,在未來我們恐無抗生素可用。而超級細菌背後的崛起,除了藥物濫用的原因外,糖尿病竟然也可能是背後隱藏的兇手之一。
現有的抗生素捉襟見肘,在未來我們恐無抗生素可用。而超級細菌背後的崛起,除了藥物濫用的原因外,糖尿病竟然也可能是背後隱藏的兇手之一。
[caption id="attachment_164576" align="alignnone" width="1200"]
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 (MRSA) 細菌的彩色掃描電子顯微照片。(圖/取自美國國家過敏與傳染病研究所)[/caption]
超級細菌是什麼?
「超級細菌」不是指特定的某種細菌,而是指對多種抗生素具有抗藥性的細菌,這讓感染超級細菌的病人,很可能面臨無藥可醫的窘境;連醫師都認證,面對超級細菌比治療癌症更加棘手!超級細菌的正式名稱為「抗藥性細菌」,是指細菌像是吃了無敵星星,對多種抗生素具有抗藥性。儘管超級細菌並非不死不滅,但想戰勝它卻也不太容易。早在2004年美國傳染病學會有發現抗藥菌的問題,當時列出六大危害的「逃脫菌」,其中之一便是金黃色葡萄球菌。
更多新聞: 美國科學家發明新合金骨科植入物 可消滅87%葡萄球菌
糖尿病的推波助瀾
由於糖尿病患者中血液中的葡萄糖濃度非常高,而金黃色葡萄球菌又以此為十,因此在糖尿病患者中特別常見。此外,由於糖尿病會削弱患者免疫系統破壞細胞與對抗感染的能力,細菌因而有了一個優越的生長環境。隨著糖尿病感染中細菌數量的增加,產生抗藥性的可能性也會增加。會出現隨機突變,有些會對抗生素等外在壓力產生抵抗力,並迅速繁殖並佔領整個族群。
在一項實驗中,研究團隊發現,在糖尿病小鼠模型中感染金黃色葡萄球菌並注入抗生素(在此為利福平),僅短短4天,注射抗生素的組別便含有超過一億個對利福平具有抗藥性的細菌。事實上,過去便有真實案例,一名糖尿病患因腳趾發黑而自行服用抗生素,結果造成超級細菌感染而差點截肢。
所幸,研究也發現,進行了胰島素管理的組別,其超級細菌演化與繁殖的速度明顯放緩。未來,醫療端應嚴格落實抗生素乃至所有疾病管理,並獎勵產業引進或開發抗生素,同時保障藥價政策與充足的醫療人力,台灣才有更多戰力面對人類與細菌的戰爭。
資料來源:ScitechDaily
探索職場,透視薪資行情,請參考【科技類-職缺百科】幫助你找到最適合的舞台!
這篇文章 「超級細菌」崛起!除藥物濫用原因外 糖尿病竟是背後兇手? 最早出現於 科技島-掌握科技新聞、科技職場最新資訊。
最新科技新聞
-
-
《怪物彈珠》×動畫《關於我轉生變成史萊姆這檔事》合作活動第2彈再掀旋風!
(6 小時前) -
2歐洲新創公司突破電池材料回收技術 挑戰中國霸位
(7 小時前) -
翁章梁赴德參訪科研創新機構 借鏡德國經驗 推動產業升級新藍圖
(10 小時前) -
全球首台混合量子超級電腦「黎明」在日本啟動 採用獨特架構
(11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