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研院開發棒球AI影像技術!媲美大聯盟系統 好球帶偵測誤差不到1公分
隨著科技的發展,運動科技已經成為提升選手表現與觀眾體驗的關鍵利器,各國職業運動近年來都積極導入智慧化的訓練與比賽輔助系統,工研院在經濟部產業技術司補助下,開發「棒球電腦視覺數據捕捉技術」,今年導入天母棒球場,完成電子好球帶偵測誤差不到1公分的驗證,展現台灣運動科技產業化及接軌國際的亮眼成果。
隨著科技的發展,運動科技已經成為提升選手表現與觀眾體驗的關鍵利器,各國職業運動近年來都積極導入智慧化的訓練與比賽輔助系統,工研院在經濟部產業技術司補助下,開發「棒球電腦視覺數據捕捉技術」,今年導入天母棒球場,完成電子好球帶偵測誤差不到1公分的驗證,展現台灣運動科技產業化及接軌國際的亮眼成果。
[caption id="attachment_188599" align="aligncenter" width="1595"]
工研院在經濟部產業技術司補助下,開發「棒球電腦視覺數據捕捉技術」,好球帶偵測誤差不到1公分。(圖/工研院提供)[/caption]
「棒球電腦視覺數據捕捉技術」整合電子好球帶、投打賽事數據收集等關鍵功能,並攜手AI科技新創公司光禾感知科技,打造美國職棒大聯盟(MLB)規格的鷹眼系統,在跨部會「運動x科技行動計畫」合作下,整合跨部會與產業資源,協助技術落地應用,創造更多商業與市場價值。
工研院中分院執行長黃新鉗表示,棒球是台灣的國球,根據中華職棒大聯盟官網資料顯示,近年來全賽季的總觀眾人數已超過270萬人,平均每場比賽的觀眾數都將近8千人,顯示出對職棒賽事的關注持續上升,隨著賽事行銷、轉播技術與球迷體驗持續提升,國內職棒票房與周邊產業規模成長可期。
為協助球團與球員提升競爭力,工研院開發的影像辨識與AI分析技術,結合高速攝影機與多視角影像擷取系統,能即時捕捉投手投球路徑、轉速、擊球初速等關鍵數據,並結合AI自動影像剪輯,提供教練團訓練與戰術建議。
「棒球電腦視覺數據捕捉技術」更可延伸應用至電子好球帶,讓電子好球帶偵測的誤差範圍,與實際位置相差不到1公分,精準度媲美大聯盟鷹眼系統,未來更將降至5mm,有效降低好球帶比賽爭議,更可提升賽事順暢度。
目前工研院已將該技術授權光禾感知,並導入台中洲際棒球場、台北天母棒球場與台北大巨蛋,累積收集超過8,000球的中華職棒比賽數據。未來觀眾不論在現場或透過轉播平台,都可透過即時顯示投球軌跡、擊球仰角等進階數據,獲得更豐富的觀賽體驗。
這篇文章 工研院開發棒球AI影像技術!媲美大聯盟系統 好球帶偵測誤差不到1公分 最早出現於 科技島-掌握科技新聞、科技職場最新資訊。
最新科技新聞
-
-
B Capital創辦人甘古利:AI正處於20年「超級循環」初期
(4 小時前) -
張榮華:大同困境是制度與人出問題 將聚焦電力能源資訊科技
(4 小時前) -
熱影像加上毫米波!工研院AI照護系統準確率竟達99%
(4 小時前) -
算力荒逼急OpenAI舉債建Stargate!拚4年內蓋5座超級數據中心
(4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