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 Inside」風潮崛起 中國電動車技術重塑全球汽車設計
當奧迪高層在2021年首次見到極氪Zeekr 001這款兼具歐洲美學與長續航力的電動車時,對這家德國高端品牌來說是一記當頭棒喝──若要與中國品牌競爭,就必須借助中國的技術。
當奧迪高層在2021年首次見到極氪Zeekr 001這款兼具歐洲美學與長續航力的電動車時,對這家德國高端品牌來說是一記當頭棒喝──若要與中國品牌競爭,就必須借助中國的技術。
「當時Zeekr 001幾乎讓所有人都震驚,」SAIC Audi銷售與行銷總裁Stefan Poetzl 表示,「我們必須採取行動。」
為了加快在中國市場的電動化佈局,奧迪利用中國合作夥伴上汽提供的電池、電動動力系統、資訊娛樂軟體與先進駕駛輔助系統,只花 18 個月便完成AUDI E5 Sportback的開發,並預計本月以 3.3 萬美元起的價格交付中國消費者。
[caption id="attachment_183494" align="aligncenter" width="928"]
隨著競爭白熱化,其他歐美車廠也開始尋求中國合作。(圖/科技島資料照)[/caption]
全球車廠尋找捷徑 中國技術成快速推新關鍵
全球傳統車廠迫切需要中國技術,才能跳過冗長開發週期,快速推出電動車。
隨著競爭白熱化,其他歐美車廠也開始尋求中國合作。豐田與廣汽、福斯與小鵬均已啟動針對中國市場的聯合開發計畫;雷諾與福特更計畫直接在中國平台上開發全球車款。雷諾早在 2021 年便以東風平台打造低價 Dacia Spring,銷往歐洲。如今雷諾在上海研發中心開發全新電動 Twingo,並由中國工程公司 Launch Design 提供技術支援。
福特執行長 Jim Farley 甚至多次親自測試中國電動車,並讚賞小米SU7,顯示福特正在物色中國合作夥伴,作為新平台來源。
模組化平台崛起 中國廠商輸出「整盒方案」
中國電動車廠商仿效「Intel Inside」模式,將電池底盤、軟體和電子架構打包出售。
上海Autodatas總經理王威指出,這是一種「雙贏解決方案」:傳統車廠節省數十億美元研發費與多年開發時間,而中國車廠則能在國內價格戰和國際貿易戰夾擊下,開拓新收入。吉利旗下零跑汽車已與Stellantis合作將車款出口海外,並洽談授權技術予更多品牌。
寧德時代(CATL)也採取相同模式,與福特簽署電池技術授權協議,並推出可高度客製化的「Bedrock Chassis」,讓消費者決定電動車外觀與配置。該底盤本周在慕尼黑IAA車展亮相,並將於三年內大規模量產。
技術輸出雙贏 卻隱藏長期依賴風險
中國技術助歐美車廠追趕進度,但過度依賴也恐削弱品牌差異化。
中國新創小鵬汽車與福斯的合作,展現了中國軟體與電子架構的靈活優勢,這些模組化平台可快速升級,與傳統車廠繁複的組織架構形成強烈對比。分析師指出,若試驗在中國成功,福斯可能將策略推向全球。小鵬創辦人何小鵬更直言,合作有望擴展至海外。
但前阿斯頓馬丁執行長安迪·帕默提醒,過度依賴第三方技術會讓車廠淪為「零售商」,長期失去核心研發能力。Oliver Wyman分析師Marco Santino則建議,傳統車廠必須在引入外部技術的同時,加入自家特色,才能兼顧效率與品牌價值。
整體而言,「China Inside」戰略正在改變全球汽車產業的版圖。對中國廠商來說,這是出口技術、增加收入的新途徑;對傳統車廠而言,則是追趕中國電動車領先優勢的一條捷徑。但這場雙贏合作能否在長期維持平衡,仍是全球汽車業者必須面對的關鍵課題。
來源:路透社
這篇文章 「China Inside」風潮崛起 中國電動車技術重塑全球汽車設計 最早出現於 科技島-掌握科技新聞、科技職場最新資訊。
最新科技新聞
-
-
RecCloud重磅升級 全新影片生成器支援長影片生成
(2 小時前) -
國際半導體展盛況空前 台灣晶片外交受矚目、AI商機夯
(3 小時前) -
未來人才關鍵力 洪麗(宓冉):跨界學習和好奇心
(3 小時前) -
2025 SEMICON Taiwan 旭曜創新展出低碳膠材永續解決方案
(3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