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六福村禽鳥後場環境挨告敗訴 動保團體籲:恐成寒蟬效應

[周刊王CTWANT] 2023年有動保人士以遊客身分進入六福村進行田野調查,擅入六福村未對外開放之場所,並將手機架在柵欄上,竊錄員工帶鳥進入鳥籠、員工聊天等非公開活動,一審因此被依妨害秘密罪判處拘役30日,上訴二審後仍遭駁回,惟改判緩刑2年,並須接受3場法治教育課程。對此,台灣動督盟與大恆法律國際事務所也在24日召開記者會指出,此次判決的結果恐影響到後續動保人士對於六福村動物權益的監督,加上先前也曾揭露六福村10年養死8隻長頸鹿,事件被披露後六福村才有實質改善,恐釀成寒蟬效應。
台灣動物保護行政監督聯盟指出,自2022年起,動保團體揭露六福村十年間八隻長頸鹿接連死亡以及商業利用獅子、老虎供遊客餵食,並成功促使林業署駁回其引進更多長頸鹿的申請和函釋《野保法》保育類動物不得進行表演及與人互動等。隔年,動團進一步揭露禽鳥表演後場的惡劣環境,促使地方政府在評鑑中列入重點檢視,雖促成後續改善,但每一次揭弊行動卻都伴隨著來自六福村的訴訟追殺,包括《加重誹謗》、《侵入住宅》、《妨害秘密》等罪名。
他們指出,儘管前兩案雖已獲地檢署不起訴處分,惟近日台北高等法院卻未肯認揭弊行動的公益性,以《妨害秘密罪》判決鳥語獸躍召集人林婷憶在調查禽鳥表演後場一案中敗訴,此一判決恐對未來公益調查造成更大限制。為聲援林婷憶,34個民間團體連署聲援,其中包括曾遭六福村提告但獲不起訴處分的台灣動物平權促進會、關懷生命協會及動物保護行政監督聯盟等動團代表皆親自到場,強調公益調查的必要性,並共同呼籲農業部應正視資訊公開與後場監督機制的強化。
而近年來,六福村對多位動保人士提起的訴訟,目的並非追求司法上的勝訴,而是透過濫用訴訟手段,刻意耗費被告的時間與資源,進而對公民社會形成壓力。
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理事長林宗穎律師指出,六福村曾有長頸鹿照護爭議前例,而二審判決肯認動物保護具公益性,也未完全否定秘密調查的必要性,但對「無故」或「法律上正當理由」的認定過於嚴苛,恐讓未來公益揭弊行動者處處受限,動物保護法的立法宗旨亦將淪為空談。
儘管六福村為政府核發許可的合法動物展演場所,動保團體仍於2023年評鑑前召開記者會,揭露禽鳥表演後場存在嚴重動物福利等問題。隨後,新竹縣動物防疫所在評鑑報告中指出,該設施後場存在光照不足、環境單調、空間狹小與缺乏豐富化等問題。所長亦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坦言,紅鶴等水禽類動物的後場未設水池、飼養密度過高,且病鳥未予隔離等。
根據目前掌握的資訊,六福村已在最近一次評鑑後,將部分大型鳥類與鳥籠移出後場,並改善採光配置,顯示外部監督確實能帶來改變。
鳥語獸躍召集人林婷憶則對此指出,展演許可的審查程序普遍忽視後場動物的福利。過去她曾多次在評鑑或調查時目睹動物展演場所後場無法滿足動物基本習性,亦曾揭露垂死、身上化膿傷口嚴重的動物被棄置在後場,直到動團通報後才獲得救援。儘管對判決結果感到失望,但她仍會持續為動物發聲,不讓這些被遺忘的角落淪為動物墳場。
他們也強調,目前動物展演場所的許可審查過程欠缺透明機制,到改善要求與實際執行情形,均未對外公開,導致任何單位、人員皆無須為動物長期處於惡劣環境中負責。動保團體呼籲農業部儘速修法,強化後場管理規範,並推動資訊透明化,讓外界得以監督,真正保障展演動物的身心健康、基本需求以及民眾的知情權。
延伸閱讀
最新社會新聞
-
-
林欽榮率隊拜會北九州學術園區 促進產學研AI機器人發展
(34 分鐘前) -
中臺科大醫檢系授袍象徵新世代走向專業前線
(40 分鐘前) -
臺中國家歌劇院大劇院世界首演《靈魂》打造黑洞訴說無常
(49 分鐘前) -
羅時豐兒子為朋友出頭涉傷害 一審判刑6月
(53 分鐘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