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29°
( 31° / 27° )
氣象
2025-09-10 | ENews新聞網

德國首座商業級AirBattery壓縮空氣儲能系統啟動 具備三十年以上循環壽命

德國即將迎來能源儲存技術的新時代,以色列的Augwind Energy公司宣布,將在德國建造全球首個商業規模的AirBattery系統,預計於2027至2028年間正式投入運作。這項創新技術利用壓縮空氣儲能,將成為應對德國冬季「Dunkelflaute(漫長無風無陽光期)」的關鍵解決方案。

德國首座商業級AirBattery壓縮空氣儲能系統啟動 具備三十年以上循環壽命


(圖/AI生成示意)



**技術原理與創新突破**


AirBattery系統的核心技術在於將多餘的風能與太陽能轉化為壓縮空氣,並存入地下鹽穴。當電力需求增加時,這些壓縮空氣會被釋放,推動渦輪機發電。單座鹽穴的容量可達3至8 GWh,相當於一棟帝國大廈的體積。初步試驗顯示,該系統的往返效率已達47%,未來有望提升至超過60%。Augwind執行長Or Yogev表示,這項技術能有效匹配能源儲存與再生能源的供需節奏,德國擁有豐富的鹽穴資源、成熟的工業基礎及明確的氣候目標,是這項技術的理想示範地。


**經濟規模與施工進度**


每一套AirBattery模塊的造價估計在700萬至1500萬歐元之間,具體金額取決於鹽穴的壓力範圍與場址狀況。建設期約需9至12個月,之後再需3至6個月的調試。為了兼顧短期快速反應,該系統將結合鋰電池使用。由於鹽穴本身具有高度氣密性與天然強度,長期儲存壓縮空氣幾乎無洩漏風險,這與長期儲存天然氣的方式相似。

德國首座商業級AirBattery壓縮空氣儲能系統啟動 具備三十年以上循環壽命


(圖/AI生成示意)



**策略意義與綠能轉型挑戰**


隨著德國逐步淘汰核能與煤電,電力結構愈加依賴再生能源,但也更容易受到天氣波動影響。Dunkelflaute帶來的長期供電缺口,正是AirBattery等長周期儲能技術要解決的問題。這項技術不僅能補足能源間歇性,也能降低對進口天然氣與電池原料的依賴,進而提升能源自主性與地緣政治韌性。根據目前估算,AirBattery的儲能成本每千瓦時僅需10至15美元,具備極強的市場競爭力。


**鐵空氣電池:長壽、安全、低成本儲能新希望**


除了AirBattery,德國的Fraunhofer UMSICHT研究所也在加速推進鐵空氣電池計畫。這項技術利用鐵與氧氣的可逆反應來儲能,被認為有望在安全性、壽命與成本三方面超越鋰電池。

德國首座商業級AirBattery壓縮空氣儲能系統啟動 具備三十年以上循環壽命


(圖/AI生成示意)


**技術資訊與性能目標**


Fraunhofer的ELuStat計畫指出,鐵空氣電池的能量密度可達250 Wh/kg,效率至少達60%,循環壽命目標達500次以上,換算可持續運作約30年。原料如鐵與氫氧化鉀廣泛存在,具備低成本與可回收潛力。


**挑戰與技術瓶頸**


傳統鐵空氣電池的效率多低於50%,部分原因是氫氣副產物的產生以及空氣電極的過電位損失。空氣電極仍有潑濕、腐蝕與催化劣化等問題,Fraunhofer正研究無碳空氣電極來突破瓶頸。研究人員形象比喻該技術為「鏽釘循環」,放電時鐵氧化生成鏽,充電時再還原成純鐵,展示了可逆循環的潛力。


**應用潛力與國際進展**


Fraunhofer的研究雖尚未進入商業化,但荷蘭新創公司Ore Energy已成功將鐵空氣電池併入電網,並能持續放電約100小時,證明該技術正逐步走向實際應用。德國的研究成果若能成功提升效率並降低副反應,將進一步鞏固其在長期儲能領域的地位。


**結語與展望**


德國於2025年的能源技術正展現雙軌並行的策略:AirBattery計畫將於2027至2028年間實現首座商業化部署,專注於解決長期可再生能源的調度難題;鐵空氣電池則著眼於高壽命、安全與低成本的目標,為未來電網穩定與去碳化提供新的可能。這兩項技術不僅是德國國內能源轉型的重要支柱,也有望成為全球長期儲能的解決方案。政策制定者若能持續提供資金支持與法規配套,將有助於這些新型儲能技術從實驗室走向實際規模,確保未來能源供應的安全、穩定與低碳。

德國首座商業級AirBattery壓縮空氣儲能系統啟動 具備三十年以上循環壽命


(圖/AI生成示意)


德國啟動首座商業級「AirBattery」壓縮空氣儲能系統


—— 冬季能源存儲新利器,未來能源韌性提升關鍵


柏林訊(2025年9月)—— 以色列Augwind Energy近期確認,將於德國建造全球首個商業規模運作的「AirBattery」系統,預計於 2027 至 2028 年間正式投入運作。該系統採用壓縮空氣儲能(Hydraulic Compressed Air Energy Storage, CAES),利用地下鹽穴長時間儲存可再生能源,成為應對「Dunkelflaute(漫長無風無陽光期)」的關鍵技術之一 (Interesting Engineering, CleanTechnica, transportandenergy.com)。




一、技術原理與創新突破


AirBattery 系統核心運作概念為:



Augwind 執行長 Or Yogev 表示,這項技術能夠真正讓儲能系統與再生能源的供需節律相匹配,「德國具備冗餘鹽穴、工業領導力與氣候雄心,是最佳試點地」 (Interesting Engineering)。



德國首座商業級AirBattery壓縮空氣儲能系統啟動 具備三十年以上循環壽命


(圖/AI生成示意)




二、經濟規模與施工進度


根據 CleanTechnica 等媒體報導:




  • 預估每一套 AirBattery 模塊工程費用約 700 萬至 1500 萬歐元,視鹽穴壓力範圍、場址狀況而定 (CleanTechnica)。




  • 項目建造時程為:地上設施預估需時 9–12 個月,接著再進行 3–6 個月的調試與佈署 (CleanTechnica)。




  • 而此系統也將輔以短期鋰電池,以兼具快速應變能力與大容量調度效率 (Inspenet)。




此外,Augwind 指出鹽穴本身即高度致密,天然具備良好氣密性,長期儲存壓縮空氣無洩漏風險,這也是天然氣儲存常用方式 (CleanTechnica, Inspenet)。



德國首座商業級AirBattery壓縮空氣儲能系統啟動 具備三十年以上循環壽命


(圖/AI生成示意)




三、策略意義與綠能轉型挑戰


德國已逐步淘汰核能與煤電,能源系統高度依賴再生能源,但面對不定期的「Dunkelflaute」──長期風力與太陽能低迷現象,易造成供電短缺。長期儲能 正是鞏固電網穩定、提升能源安全的關鍵 (Interesting Engineering)。


AirBattery 除了解決能源間歇性,更具備:




  • 降低對進口天然氣或電池原料依賴,強化能源自主性與地緣政治韌性。




  • 長周期儲能成本低廉,估計每 kWh 僅需 10–15 美元,具競爭力 (Interesting Engineering)。





德國鐵-空氣電池:長壽、安全、低成本 儲能新希望


與 AirBattery 並行發展的是 Fraunhofer UMSICHT 所主導的**鐵-空氣電池(Iron-Air Battery)**研究計畫 ELuStat,該電池以鐵與氧氣可逆反應儲能,有望具備三十年以上循環壽命與高安全性 (Fraunhofer UMSICHT, Reengineer)。



一、技術資訊與性能目標


ELuStat 電池計畫指出:




  • 目標能量密度可達 250 Wh/kg,效率至少 60%,並可承受 500 次完整充放電循環,對應約 30 年壽命 (Fraunhofer UMSICHT, Gaskatel)。




  • 鐵與氫氧化鉀或苛性鈉等材料量多、成本低廉,具可擴展性與可回收潛力 (Fraunhofer UMSICHT)。





二、挑戰與技術瓶頸


Fraunhofer UMSICHT 研究指出:




  • 傳統鐵-空氣電池效率常低於 50%,部分原因在於氫氣副產物以及空氣電極高的過電位。




  • 空氣電極穩定性仍不足,需克服潑濕與催化劣化問題;因此研究朝向無碳空氣電極設計,以降低腐蝕與延長壽命 (Fraunhofer UMSICHT, Gaskatel)。




Marvin Kosin 博士生形象比喻其技術原理為「鏽釘」(rusty nail),放電時鐵氧化生成鏽,而充電時則轉回純鐵,展示其可逆循環特性 (Fraunhofer UMSICHT)。他強調鐵電池的安全性與低成本,但目前最主要的障礙仍是效率低與副反應耗能。



德國首座商業級AirBattery壓縮空氣儲能系統啟動 具備三十年以上循環壽命


(圖/AI生成示意)


三、應用潛力與國際進展


雖然 Fraunhofer 的電池技術尚未商業化,但全球已有其他案例突破:




  • 荷蘭新創公司 Ore Energy 成功將鐵-空氣電池接入電網,實現長時間(約 100 小時)的持續放電儲能能力,代表此技術已邁入實際應用階段 (Latitude Media)。





結語與展望


德國於 2025 年能源技術研發與部署上持續領先,兩大儲能方向並行突破:




  • AirBattery(壓縮空氣儲能):以商業化部署為目標,預期於 2027–2028 年實現首座運作設施,補足德國長期再生能源調度與電網韌性不足缺口。




  • 鐵-空氣電池(Iron-Air Battery):具備壽命長、低成本、安全性高之優勢,目前處於技術開發與性能優化階段,但國際已有實證部署案例。




  • 這兩項技術不僅是德國國內能源轉型的重要支柱,也可能成為全球能源系統長期儲能的解方。從政策層面來看,應持續提供資金支持與法規配套,加速從實驗室邁向實用規模,並確保未來能源供應的安全、穩定與低碳化。


    更多eNews報導
    日圓甜甜價再現!今早出現「0.2019」 10萬台幣換出近50萬日圓
    土城惡男當街殘殺妻子、小姨子!死者身份曝光 李進良悲痛:幫到底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社會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