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25°
( 26° / 25° )
氣象
2025-05-15 | 焦點時報社

高雄大學通識中心Café Philo開講 崑泰茶業分享永續茶道

高雄大學通識中心Café Philo開講 崑泰茶業分享永續茶道
高雄大學Café Philo講座邀崑泰茶業分享永續茶道精神以五感體驗茶香療「育」。〈圖/記者翻攝〉

【焦點時報/記者 蔡宗憲報導】


國立高雄大學通識教育中心13日舉辦「Café Philo @NUK」系列講座,邀請崑泰茶業負責人林世哲與孫靜夫婦分享野放茶園栽培經驗。講座以「談茶業論ESG」及「自然品茶」為主題,探討自然農法與環境永續理念,並透過五感品茶活動,引導師生體會茶香對身心靈的療癒與滋養。


通識教育中心主任陳德興表示,「Café Philo @NUK」系列講座以哲學思辨為核心,結合生活實踐議題,引導師生從多元角度理解世界。本次以茶為媒介,串連永續農業、身心療癒與文化品味,展現高雄大學推動永續教育的實踐力與人文關懷。未來將持續辦理相關活動,深化大學社群對環境與社會議題的認識與參與。


講座主辦人、通識教育中心助理教授林淑文指出,此次講座呼應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不僅搭配環境倫理課程,更提升校內師生對永續議題的關注。活動分為兩場次:上午聚焦「茶業與ESG(環境永續、社會責任與企業治理)」,下午則為教職員規劃「自然品茶」體驗課程,在圖資大樓2樓宅創空間舉行,吸引眾多師生參與。


林世哲原任職於高科技產業,因一場大病而返鄉接手家業,並決心採用友善土地的耕種方式。他在講座中指出,傳統茶園大量使用農藥與化肥,雖能短期提高產量與香氣,但長期會導致土壤酸化、貧瘠,甚至生態崩壞,不利永續發展。因此,他捨棄慣行農法,改採「野放栽培」原則,堅持不用農藥、不施肥、不灌溉,讓茶樹與自然共生共長。


「我們讓雜草自然生長,只適度修剪,這就是與土地和平共處的方式。」林世哲分享初期經營的挑戰時表示,一分半地僅收成七兩茶葉,產量極低,經濟壓力沉重,但他與妻子堅持理想不動搖。幾年後,茶園生態逐漸恢復,各種昆蟲、鳥類與巢鼠在此棲息,土壤變得鬆軟濕潤,微生物豐富,真正實現「有生命力的土壤」理念。他強調:「土壤健康,茶樹自然茁壯,茶葉本質好,才能泡出真正的好茶。」


下午的「自然品茶」課程中,孫靜帶領教職員進行茶席體驗,從唐代詩人盧仝《七碗茶歌》切入,介紹「五感品茶」的理念。她解釋,品茶不僅是味覺體驗,更要透過眼觀茶色、耳聽沸水、鼻聞茶香、舌嚐甘苦、身體感受溫度與情緒的全人感官經驗。「茶不只是飲品,更是一種療癒與平衡的藝術。」


參與的教職員紛紛表示,講座讓他們重新思考日常飲茶的意義,學習辨別與沖泡好茶的方法,並透過五感品茗,更深入體會茶香背後蘊含的自然智慧與人文涵養。



高雄大學通識中心Café Philo開講 崑泰茶業分享永續茶道



高雄大學通識中心Café Philo開講 崑泰茶業分享永續茶道

#高雄大學, 永續茶道, 崑泰茶業, 五感品茗, Café Philo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社會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