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薪資平均數的陷阱? 結構性失衡七成勞工困境

(焦點時報/鄒志中報導) 台灣七成勞工的薪資低於4.8萬平均數!錢都跑去那裡去了呢?台灣的經濟到底是好還是壞?主計總處日前發布的最新薪資數據,再次揭示了台灣經濟表現的複雜性與雙重結構。一方面,受惠於出口動能與科技產業的景氣紅利,全體受僱員工的平均薪資持續創下歷史新高;但另一方面,數據背後隱藏的結構性失衡,正日益加劇。台灣正面臨一場「K型復甦」下的經濟雙重性考驗。
當台灣近七成(69.77%)的受僱者薪資低於平均水平,這已經不再是單純的統計現象,而是對台灣經濟模式可持續性的一大挑戰。這場被形容為「K型復甦」的現象,意味著少數產業與高薪群體持續向上攀升,而多數勞工群體卻面臨原地踏步,甚至相對停滯的困境。本文將深入剖析這場「平均數陷阱」,探討薪資成長的集中性、結構性風險,以及台灣經濟亟需面對的長期結構性問題。

平均薪資創新高,但中位數感受持續分化
台灣宏觀經濟指標的亮眼,與微觀台灣勞工的實際感受持續脫鉤。數據顯示,薪資成長高度集中,導致平均值嚴重偏離台灣多數人的真實所得。
創紀錄的數字與「平均數陷阱」
今年前九月,台灣全體受僱員工的經常性薪資平均達到47,751 元,創下近25年同期新高,年增約3%。若納入獎金、加班費等非經常性薪資後,實質總薪資成長更達到1.87%,為七年來同期最佳表現。
然而,真正引人憂慮的數據是:同期有69.77% 的員工薪資低於平均,此比率同樣創下歷史新高。
這並非台灣景氣惡化的訊號,而是典型的「平均數陷阱」。由於台灣高薪產業(如半導體、金融業)的薪資增長與獎金發放速度,遠遠超越其他行業,這使得平均值被極端地向上拉抬,從而導致台灣大多數勞工的薪資落在平均值之下,體現出所得光譜的兩極化。

成長動能高度集中於少數高薪產業
薪資成長的來源,高度集中於資本與技術密集型產業,其「溢出效應」(Spillover Effect)對多數服務業和中小企業而言極為有限。
金融與保險業:薪資平均約 7.07 萬元,科技業獲利改善帶動的金融服務需求與獎金發放。
出版影音與通訊業:薪資水平居高位,數位經濟與科技應用服務需求。
專業技術服務業:薪資穩定增長,台灣產業鏈升級對高階顧問與專業服務的依賴。
特別是台灣電子零組件製造業與科技業的接單暢旺,直接反映在豐厚的獎金與非經常性薪資上,進一步推高了平均數。這顯示薪資增長的基礎相對狹隘,難以形成普惠性的經濟成果。
隱藏的成本:生產力困境與工時依賴
除了台灣產業集中性之外,推動薪資成長的方式也透露出台灣經濟體面臨的結構性挑戰:依賴「延長工時」而非「提升效率」來驅動產值。
薪資紅利:來自加班而非創新
另一個值得警惕的訊號,是台灣製造業勞動時間的攀升,尤其在高薪的科技產業更為明顯:
製造業平均每月加班時數為16.8 小時。
台灣電子零組件製造業平均每月加班時數更高達27.5 小時,創下46年同期新高。
台灣非經常性薪資(包含加班費)的增加,是本期實質總薪資成長的主要因素之一。這反映出台灣部分產業,特別是科技供應鏈,在景氣高漲時傾向依賴延長勞動時間來增加產能,而非透過製程優化或資本投入來顯著提升單位時間內的生產力。
這種工時推動的薪資增長模式具有高度的脆弱性,一旦景氣反轉或訂單趨緩,加班時數將立即減少,非經常性薪資也會隨之銳減,使薪資成長難以維持。
區域薪資的兩極分化
觀察台灣北部都會區的薪資結構,也呼應了產業結構問題:
台北市:高薪產業和總部集中,強力拉升全國平均,但高昂生活成本與薪資中位數的差距持續擴大。
新北市及周邊衛星城市:以服務業和勞動密集型中小企業為主,薪資成長速度明顯較慢,更易受到整體經濟波動的影響。
這種區域性的薪資差異,正是台灣服務業生產力無法有效提升、以及高附加價值產業溢出效應不足的結果。
結構性風險:脆弱的成長基礎與外部衝擊
台灣薪資成長高度連動於特定電子與科技產品的出口景氣,這種集中化使經濟體在面臨外部風險時,顯得格外脆弱。
目前的薪資紅利,更多是仰賴全球產業循環所帶來的短期收益,而非基於台灣整體產業基礎的全面性升級。這使得台灣必須面對幾個關鍵風險點:
台灣當前的薪資數據,揭示了四個重大矛盾:
平均薪資:創新高,展現經濟動能。被高薪產業嚴重拉抬,多數勞工未受惠。
所得分配:六成九低於平均。結構性不均加劇,造成台灣社會分配失衡。
加班工時:推升總薪資成長。依賴延長工時,顯示生產力提升有限。
產業連動性:高度依賴科技出口。薪資成長基礎脆弱,風險高度集中。
如果台灣的經濟政策持續以「平均薪資創新高」作為主要的經濟成果,而忽視薪資成長的分配公平性與永續性,台灣將持續面臨「經濟成長由少數產業主導,薪資停滯由多數勞工承擔」的雙軌化風險。
真正的解方,不在於追求更高的平均數字,而在於對整體經濟模式進行結構性調整,以實現更具韌性、更為普惠的薪資成長:
唯有將台灣經濟成長的果實公平地分配給大多數勞工,台灣的經濟才能從短期的景氣循環紅利中脫身,邁向長期、永續且具備社會韌性的發展道路。
最新社會新聞
-
安南區丹娜絲颱風災屋修繕有成 農村水保署頒發感謝狀表揚參與廠商
(32 分鐘前) -
SBL簽賭假球案 士院:柯旻豪居核心地位判刑7年
(48 分鐘前) -
北市男騎士包開錢飛 巡邏警拾1.5萬元物歸原主
(49 分鐘前) -
礁溪鄉代涉為應召站探詢臨檢 收賄8.7萬元遭訴
(1 小時前) -
傳藝劇場圓滿落幕 嘉義歡慶 「320+1」城市博覽會接力登場
(1 小時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