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34°
( 35° / 32° )
氣象
2024-06-03 | 大成報

國海院舉辦海洋素養研討會 專家學者共議未來教育

國海院舉辦海洋素養研討會 專家學者共議未來教育

【大成報記者張淑慧/高雄報導】國家海洋研究院於昨(2)日在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舉辦「海洋素養:兒童的海洋意象與『蘭嶼海洋學』的建構學術研討會」。此次研討會邀請了各界專家學者,就海洋教育的教學與研究議題進行深入的交叉討論,為未來的海洋教育政策提供參考。



研討會以四個主軸進行:海洋遊憩、海洋文化、船舶教育及蘭嶼海洋事務。國內的專家學者與第一線教育人員共同參與,分享研究成果與教學實務經驗。屏東縣大潭國小的趙錫清校長展示了學生結合創客與東港王船海洋文化的雷雕文創作品,並分享了海洋校本課程的設計與內容,深受與會人員讚賞。



此外,針對「蘭嶼海洋學的建構」,國海院邀請首位蘭嶼出身,身兼當代教育者與傳統知識傳承者的蘭嶼國小退休教師周朝結老師,分享其如何從教育體系延續傳遞蘭嶼傳統文化與知識給當地族人;同時,現場以族語表現歌謠中所要傳遞的傳統知識內容,並分享如何以族語向他人問候,引起與會人員高度興趣與迴響!



國海院自109年起響應向海致敬政策,迄今連續舉辦5屆兒童海洋繪畫比賽,共徵得近萬件的國小學童海洋繪畫作品。從這些作品發現,在我國部分孩子的心中,美麗的海洋伴隨著的不是海豚、海龜,也不是童話故事中的美人魚,而是海洋垃圾!以 112年以「海洋文化」為主題的作品為例,孩子在提倡保護海洋文化的同時,同樣大聲疾呼要保護海洋生物,尤其是海龜!由此可見,我國國小在培養孩子的海洋環境保護的概念是相當成功!



國海院研究人員結合國立中山大學、高雄科技大學、臺灣海洋大學相關領域專家學者,於110年起組成全國兒童海洋意象研究小組,長期進行繪畫意象分析。以110年兒童繪畫比賽主題「海洋遊憩」為例,孩子們用畫筆清楚地記錄在地的海洋活動特色,以及對海洋遊憩活動的喜愛,但同時明顯地發現,咱們的孩子比較缺乏海域活動的安全意識;111年兒童繪畫比賽主題為「船舶」,從孩子們繪製的不同特色船隻,從夢想的船、遊艇、郵輪、軍艦等,可發現他們參與海洋事務親身體驗的差異性。



國海院副院長翁健二致詞表示,國海院為我國海洋研究事務專責機關,除了戮力於海洋科學領域的調查工作外,對於一般大眾的海洋素養提升,以及海洋領域的人才培育也相當重視;為了擴大民眾對海洋教育的重視,國海院以兒童海洋繪畫作品做為研究的內容,透過舉辦研討會的方式公開徵稿,邀請對兒童海洋教育有興趣的教育人員與社會大眾,共同探討兒童海洋意象形成的可能成因與其海洋行動的偏好,作為海洋教育政策未來實施方向的參考。



對此,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校長王政彥也認同地表示,臺灣是島嶼國家,海洋素養是公民重要素養之一,全民應從家庭教育、從小做起、從自己在地周遭環境做起,親子共同認識海洋的問題;國海院與高師大均位處於海港都市─高雄,希望未來雙方持續共同推廣海洋議題。



(圖/ 記者翻攝)





最新社會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