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23°
( 24° / 23° )
氣象
2025-05-26 | 互傳媒

國美館攜手學學文化創意基金會 推出「繪風土・見色彩—感動蛇 國美聯展」

國美館攜手學學文化創意基金會 推出「繪風土・見色彩—感動蛇 國美聯展」

【互傳媒/記者 林明佑/台中 報導】國立臺灣美術館與學學文化創意基金會共同合作,即日起推出「繪風土・見色彩—感動蛇 國美聯展」,本展以臺灣文化色彩為題,帶領觀眾由國美館典藏之席德進、袁樞真、許深州、郭柏川作品中,欣賞地方風土色彩之美,並由當代藝術家連建興、陸先銘、潘鈺,與學童創作之「感動蛇」彩繪作品,認識臺灣75個具代表性的文化色彩,藉由「學學台灣文化色彩網站」等教育展示體驗區,引導大眾學習如何將文化色彩應用於當代設計與生活。


國美館攜手學學文化創意基金會 推出「繪風土・見色彩—感動蛇 國美聯展」
▲臺中市九德國小學生為國美館典藏作品找出代表色彩。(國美館提供)

國美館表示,地方色彩不只是視覺感受,更蘊含著地理、氣候、生活與文化的差異與多樣性,正如法國著名的色彩地理學家讓•菲力普•郎科羅(Jean-Philippe Lenclos)所指出,透過觀察自然景物與人文風貌的色彩,即能辨識地方特有的景觀色彩。本展從國美館典藏席德進、袁樞真、許深州、郭柏川的15件作品中,發掘前輩藝術家眼中「山、海、屋、花、果」的風土色彩觀察,例如席德進走遍臺灣鄉野,以「泥牆白」描繪苗栗民宅古厝,展露出猶如潑墨山水的寫意印象,而郭柏川則以一抹嫣紅的「桃子紅」,捕捉鮮果靜物的日常桌景。

2025時序蛇年,本展邀請莊普創作「感動蛇」造型,作為彩繪創作素坯,藉以呈現文化色彩的多樣性,其造型靈感來自排灣族百步蛇,具有蛻變及生命循環的力量。而展出之彩繪作品其色彩靈感來源,分別來自今昔不同的文化踏查色彩調研方式,皆體現出「此地而非彼地」的鮮明文化識別。

由國美館典藏之繪畫作品,顯現早期前輩藝術家個人獨特的審美與用色詮釋,本次特別邀請三位當代藝術家,以典藏畫作主題及其代表色彩為靈感,進行「感動蛇」彩繪創作,潘鈺〈蛇形之境:神秘花園〉以蛇形秘境展現自然與靈性想像,陸先銘〈靈蛇迎春〉融合排灣族百步蛇神話意象傳達守護臺灣的祝福,連建興〈等待英雄之拔劍救兔,拯救美人魚〉以千年蛇王妖塔呈現童話符號與奇幻構圖。

為啟發學生由文化中尋找靈感及學習色彩,國美館長期與學學文化創意基金會共同合作推動教育部「藝起來學學-臺灣美感教育啟蒙計畫」,本展邀請來自南投縣、苗栗縣、雲林縣、彰化縣、臺中市共12所國中小學校師生,進行為期三個月的文化色彩課程,以數位色彩採集拍攝取代傳統寫生,將歷史古蹟、族群特色、在地動植物等,透過參與式對話討論,挑選出家鄉的代表色彩,例如臺中的古蹟聚奎居「磚牆紅」、在地美食「太陽餅黃」與在地植物「麻芛綠」等,並彩繪完成近三百件「感動蛇」作品,充分展現文化色彩的在地性、文化性與獨特性。

本次展覽也特別規畫「教育展示體驗區」,觀眾可透過「學學台灣文化色彩網站」,認識八百餘件國美館數位典藏作品,並透過該網站互動換色功能,將藝術家的用色應用於服裝、室內空間等生活配色中。此外,「繪風土」體驗區邀請觀眾藉由欣賞國美館典藏作品,為作品找出代表色彩,而「見色彩」體驗區則邀請大家藉由色票認識色群與色卡,只要拍照上傳投稿自己喜歡的文化色彩,就有機會獲得「感動蛇」彩繪禮盒乙盒。

「繪風土・見色彩—感動蛇 國美聯展」即日起於美術街二樓平台展出至6月29日,歡迎各級學校學校、親子與各界踴躍參觀,一同探索臺灣文化色彩的風土之旅。展覽期間亦將舉辦校外教學及公益美感工作坊,帶領逾五百位國中小學校,及偏鄉弱勢學子認識典藏作品,並學習文化色彩,落實文化平權。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社會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