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29°
( 30° / 28° )
氣象
2024-06-14 | i-media愛傳媒

【梅花專論】小野部長的文化加法論

【梅花專論】小野部長的文化加法論

劉新圓/樂齡學習中心兼任講師



日前立委質詢文化部長小野對於「中國用語」的看法,小野以文化應該是加法而非減法回應。他說,文化本身就是一種融合,「政治是一回事」,沒有必要刻意排斥。



其實,以加法及減法形容文化的交疊或排斥,早在幾十年前就曾在電視節目聽藝文人士提過,未必就是小野的創見。然而,或許因為他本身就是作家,很了解文化界的想法,所以英雄所見略同。換句話說,文化必須是「加法」的概念,應該是絕大多數藝文人士的共識。



去日本化因日本是殖民者不是前朝



提到國內文化的加減法,最常見的,是拿「去日本化」做為「減法」的典型例子。小野說,過去歷朝歷代都很想推翻前朝,「國民政府來了就把日本的東西推翻」。



然而,以「推翻前朝」來比喻國民政府的去日本化,並不恰當。因為日本不能算前朝,它是外來的殖民統治者。滿清入關,雖然也是外來統治者,但最後被漢族同化了。可是日本殖民統治者,非但沒有被同化,太平洋戰爭爆發後,還搞皇民化運動,要把台灣人變成日本人。



同樣脫離日本殖民統治的韓國,「去日本化」之徹底,簡直令台灣望塵莫及。為了找回自己民族的尊嚴,他們拆除總督府、帝國大學,重建景福宮,裝回光化門。台灣則保留了日本時代許多重要的建築,只是把帝大改為台大,總督府改為總統府而已。從這個觀點看,台灣對外來文化的包容力,尤其對曾經的外來統治者,比韓國寬厚得多。



民進黨要復興日本文化



相較於國民政府,那麼民進黨對日本文化的態度,則不僅是加法,甚至可謂乘法,要「復興日本文化」了。林佳龍在台中市長任內,批評國民政府拆了神社蓋孔廟,殊不知,那座被拆的神社是拆了清朝時期的孔廟蓋的;鄭文燦在桃園市長任內,在忠烈祠重建桃園神社,遭學者撻伐,把祭祀淪為角色扮演,既表錯情又缺乏尊重。這不禁令人想起,今年初重新開張的國立歷史博物館,拆除楊英風設計的龍谿園,在涼亭前舖上碎石,模仿日本枯山水,被批評四不像,其醜無比。



拆掉中式庭園,改成仿日本枯山水,為什麼民進黨對外來文化很包容,對自己的文化卻很排斥呢?也許小野說對了一半,他們承襲了中華文化當中,想「推翻前朝」的「傳統」,而這個「前朝」就是國民政府。史博館是一例,中正紀念堂更是轉型正義要修理的對象。舉凡跟所謂「黨國」沾上邊的,都要除之而後快。



小野說,中正紀念堂的轉型,他一定會有所作為。這似乎和他的文化加法論互相矛盾。蔣介石在台灣統治了20幾年,無論功過如何,都已經是台灣文化的一部份。既然小野主張,文化本身就是一種融合,「政治是一回事」,沒有必要刻意排斥,那麼,也應該一體適用,包容老蔣文化。



※以上言論不代表梅花媒體集團立場※

最新社會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