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28°
( 29° / 28° )
氣象
2025-09-05 | news586

國美館2025「福爾摩沙藝術進駐」駐館藝術家班·阿齊札成果發表


國美館2025「福爾摩沙藝術進駐」駐館藝術家班·阿齊札成果發表


【 News586/記者黃秀卿報導】國立臺灣美術館於8月30日成功舉辦今年度首位駐館藝術家艾瑪.班.阿齊札(Emma Ben Aziza)的成果發表會。活動中,藝術家分享了駐館期間舉辦的兩場工作坊,並展示與參與者共同完成的集體創作《無用物種博物館》模型與藝術教育小冊。當日觀眾亦受邀參與即興工作坊,與藝術家一同創作,現場氣氛熱烈。


本次「福爾摩沙藝術進駐」(Villa Formose)計畫是由國美館與法國在台協會合作推動,主要宗旨在促進國際交流與推廣臺灣文化。今年邀請法國藝術家艾瑪.班.阿齊札於7月30日至8月30日期間駐館,並以《無用物種博物館》為創作計畫核心,透過工作坊與觀眾互動,將共同創作成果納入作品之中,展現藝術創作、研究與分享交流之間的緊密關聯。



國美館2025「福爾摩沙藝術進駐」駐館藝術家班·阿齊札成果發表


班.阿齊札於駐館期間特別設計了兩場分齡工作坊,對象為臺灣12至15歲及5至8歲的孩子,並在立夫中醫藥博物館副館長張文德的協助下,結合在地植物知識與傳統中醫經驗。藝術家帶領參與者探索植物、記憶與故事之間的深刻連結,透過製作藥草球、種植記憶、故事創作以及為虛擬公仔「有用」創造記憶等活動,引導孩子進入跨越時空的想像場域,共同創造新的集體記憶。


在成果發表會中,班.阿齊札說明《無用物種博物館》的創作初衷。她指出,19世紀法國在殖民背景下,為了追求經濟利益,將植物劃分為「有用」與「無用」,反映人類功利視角與對死亡的恐懼。因此她希望透過藝術創作重新關注那些被忽視、無名的植物,賦予它們新的位置,邀請觀眾重新思考人類與自然生命的關係。


班.阿齊札也分享了她對「工作坊」(藝術家認為更貼切的可稱為分享交流活動)、「研究」與「創作」三者關係的思考。她認為,工作坊也可以是一種創作形式,而藝術同時也能成為推廣交流的途徑,兩者具有同等價值。藝術家對國美館兒童藝術基地與教育展示空間印象特別深刻,肯定其互動設計能讓孩童直接觸碰並參與藝術,進而深化藝術的力量與影響。


成果發表會尾聲,班.阿齊札以詩作引導觀眾進行即興拼貼創作。她邀請大家自由擷取並重組詩句,在文字的轉換與重構中,體驗「藝術家、作品與觀眾同屬集體一部分」的理念。現場觀眾熱情參與,氣氛熱烈而充滿創造力。


艾瑪.班.阿齊札是國美館今年度首位駐館藝術家。接下來,國美館將於9月20日及10月27日迎接兩位「國美進駐」公開甄選的駐館研究員暨策展人──義大利籍茱莉亞.科列諦(Giulia Colletti)與波蘭籍揚.艾蘭特科夫斯基(Jan Elantkowski)。國美館期盼藉由國際駐館計畫,深化與臺灣民眾的交流互動,同時拓展國際對臺灣藝術的理解,並持續提升臺灣藝術於國際舞台的影響力。圖/業者提供


延伸閱讀:【焦點傳媒社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社會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