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個孩子的畫,到一場守護海洋的行動

【創新聞記者陳光蘊 / 台北報導】十年前,一個孩子在筆記本上畫下這樣的畫面——
一條會吃垃圾的機械魚,孤單地在灰濛濛的海底中遊著。他問媽媽:「如果大海變得不藍了,魚要去哪裡?」
這個單純的提問,成為台灣原創動畫《海底大作戰》的起點。創作團隊受到啟發,決定用故事喚醒人們對海洋的溫柔記憶——於是,「吃垃圾的機械魚史蛋」、發光的智慧魚巴布、與智者鯨佬誕生了。
他們在蔚藍與汙濁交錯的世界裡展開冒險,用幽默與奇想訴說一個深刻的真相:當人類改變對海洋的態度,海洋也會回以生命的光。

▲(圖/主辦單位提供)
如今,十年過去,這群創作者依舊相信——故事的力量,不該只存在於螢幕,而應走進現實、走進孩子的心中。
因此,他們決定將這份信念化為行動,讓《海底大作戰》從動畫世界,化為一場真實的教育旅程。
2025年10月18日至19日,他們將於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B1舉辦「海洋任務體驗 × 兒童海底美術館」,邀請孩子與家長一起潛入蔚藍,展開屬於家庭、教育與創作的溫柔冒險。
一場從故事延伸的學習之旅
在這場活動中,孩子們將化身為小小海洋守護者,完成角色任務、體驗海洋桌遊,並以畫筆創作出屬於自己的海底世界。
他們畫下心中最美的珊瑚與魚群,在遊戲中學習海洋生態的奧秘,也在笑聲與驚嘆之中明白:
守護海洋,不只是科學知識,而是一種關心世界的方式。
現場還設有「兒童海底美術館」,展示孩子親手創作的海洋藝術作品。
那一幅幅畫作,如同一顆顆閃爍的小星,映照出他們眼中的海——純淨、自由、充滿希望。
親子的共學時光
在活動中,家長不只是陪伴者,更是孩子學習的同行者。透過角色任務與互動創作,
家長們得以重新感受孩子的想像力與好奇心,也在過程中體會到教育的真意:
學習不只發生在課本裡,更在每一次的創作與對話中。

▲(圖/主辦單位提供)
從教育到行動,讓改變延續
活動結束後,幻想曲動畫團隊將剪輯活動紀錄短片,並發起理念型募資計畫,邀請社會各界一同支持這項行動。
未來,他們希望與更多學校、教師、海洋教育與公益單位合作,讓更多孩子能透過創作與行動,
在學習中發現自己、在創作中理解地球。
幻想曲動畫團隊說:「我們不是專家,只是一群相信故事能帶來改變的人。十年前,我們用動畫說故事;
十年後,我們希望與更多人一起,讓孩子的創作,成為改變世界的一點光。」

▲(圖/主辦單位提供)
Garb Age: We Can Change!
讓孩子在創作中學習、在行動中成長,讓每一份童心與想像,都成為海洋最美的守護力量。
活動名稱: 《海底大作戰》海洋任務體驗 × 兒童海底美術館
活動時間:2025年10月18日(六)–10月19日(日)
地點: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B1(台北市士林區士商路189號)
每場次90分鐘,限額15人(免費報名)
更多資訊:Garb Age: We Can Change! 官方網站
讓孩子的創作,成為海洋最溫柔的浪;讓故事的力量,繼續在藍色的未來中流動。
最新社會新聞
-
高雄淪為「廢棄物天堂」?白喬茵批環保局態度消極、輕輕放下
(6 小時前) -
影/情況危急!國1北上林口段「車成烈焰球」傷亡不明
(6 小時前) -
導入無人機助災後應變 陳其邁:打造智慧韌性城市
(7 小時前) -
新北三重忠孝橋女子跳水 游上岸警消送醫救治
(7 小時前) -
總獎金60萬元 第五屆「全國電競青年錦標賽」10/9開放報名
(7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