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16°
( 16° / 16° )
氣象
2025-02-19 | 警政時報

「馬路陷阱」?庇護島惹禍 3個月19起車禍!|警出手逆轉局勢 自撞事故降為「0」

「馬路陷阱」?庇護島惹禍 3個月19起車禍!|警出手逆轉局勢 自撞事故降為「0」
臺中市政府警察局第二分局交通宣導文宣。(圖/記者澄石翻攝)

【警政時報 江雁武/台中報導】


臺中市北區進化北路(崇德路至中清路段)自113年10月設置行人庇護島後,由於部分駕駛尚未適應新設施,加上左轉時未減速或提前轉彎,導致短短三個月內發生19起「左轉自撞庇護島」事故,影響行車安全與用路人信心。面對此狀況,臺中市政府警察局第二分局積極從執法、宣導及工程調整三方面入手,經過努力,114年1月至2月17日,該路段的左轉撞擊庇護島事故已成功降為零,讓庇護島真正發揮保護行人的功能。


這些事故的發生,主要源於駕駛習慣未調整,許多駕駛人仍沿用過去的轉彎方式,未減速進入路口,甚至提早切入左轉動線(俗稱「切西瓜」),再加上車輛左前方A柱視線盲區的影響,導致駕駛未能及時察覺庇護島的存在,進而發生碰撞事故。113年10月至12月間,左轉撞上庇護島的事故不斷發生,平均每月超過六起,讓部分用路人誤以為庇護島是「道路陷阱」,引起廣泛討論。


為改善這一狀況,警方首先加強執法力度,針對行經交叉路口時未達中心點便提前左轉的違規行為展開取締,自113年10月至今,已累計開罰85件,希望透過執法嚇阻駕駛的不當行為,迫使駕駛遵守正確的行車規則。此外,警方也透過社群媒體、交通安全講座與現場宣導等方式,向駕駛傳達庇護島的設計目的,並提醒駕駛應減速慢行、避免切西瓜轉彎,以降低事故風險。


除了執法與宣導,北區市議員陳政顯亦邀集建設局、交通局及當地里長(賴福、賴厝、賴村里、頂厝)等單位多次共同會勘,針對庇護島的可視性與道路標誌進行優化。透過增設反光導桿,提高庇護島的辨識度,使駕駛能在遠距離即察覺路口變化。此外,警方也重新劃設導引線,明確標示左轉路徑,並調整反光標誌的角度,以提升夜間或光線不足時的可見性,確保行車安全。在這些措施推動下,114年1月至2月17日,進化北路的左轉自撞庇護島事故數正式歸零,顯示駕駛的行車安全意識已有明顯提升,也證明庇護島的設置確實能發揮保護行人的作用。



「馬路陷阱」?庇護島惹禍 3個月19起車禍!|警出手逆轉局勢 自撞事故降為「0」
中市警二分局長鍾承志表示,行人庇護島的設計,原意是為了保障行人安全,並避免駕駛因搶快轉彎而發生交通事故,而非所謂的「道路陷阱」。他呼籲所有用路人行經交叉路口時,務必減速慢行,確保行駛至路口中心後再左轉,避免過早切入來車道。同時,也要多留意交通標誌與標線,確保行車安全。警方也將持續透過執法與宣導,深化駕駛對庇護島的正確認知,讓所有人共同維護友善、安全的交通環境。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社會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