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23°
( 24° / 22° )
氣象
2025-11-14 | 威傳媒

中山醫大舉辦「2025 生技健康跨校研發成果發表與技術媒合會」

【威傳媒陳惠玲編輯】



中山醫學大學舉辦「2025 生技健康跨校研發成果發表與技術媒合會」今(14)日在福華大飯店登場,結合大南方科研平台盟校─高雄科技大學、中興大學與中國醫藥大學,共同展出多項生醫技術成果。



中山醫大指出,本次活動由國家科學技術委員會及台中市政府經濟發展局指導,並獲國科會「科研產業化平台計畫」支持,聚焦 AI 智慧醫療、醫材應用與營養保健三大領域。透過技術發表、專題講座與媒合交流,企業能在單一場域掌握跨校最新研發成果。



中山醫大舉辦「2025 生技健康跨校研發成果發表與技術媒合會」
中山醫大領軍舉辦跨校交流,促進技術合作與產學鏈結。(圖/中山醫大提供)


活動吸引產官學代表出席,包括台中市經發局產業及青年發展科科長黃麗蓉、台灣科學園區科學工業同業公會中區辦事處處長賴明志、台灣生技醫療照護輔具協會理事長呂溪賓、大南方科研產業化平台執行長彭聖偉、中興大學產學研鏈結中心主任張健忠及中國醫大產學長林殿傑等,共同見證跨校合作成果。



中山醫大副校長宋賢穎表示,今年適逢創校 65 週年,特別將展示場域移至校外,期望強化與產業界、投資方的連結。本次與不同學府共同展出的成果,呈現跨校研發從概念、雛型到成熟的歷程,也期待企業參與能加速技術商品化,使創新落地為產品與服務。



產學長吳鴻明指出,生技媒合活動長期以北部為主,此次中山醫大整合四校能量在中部率先舉行,希望在國科會與台中市府支持下,使中部成為串聯南北的生技合作樞紐,共同推進「科技園區生技島」願景。



本次亮點是跨校合作成果的集中呈現,包括中山醫大講座教授李茂盛與中興大學合作的「不孕症胚胎篩選技術」;以及醫學系教授黃相碩與中國醫大合作的「中風患者復原創新技術」。



AI 醫療方面,中山附醫王博輝醫師展示卵巢腫瘤「多面向並聯 AI 判讀」系統;中興大學張健忠特聘教授的「AI 分子指紋識別平台」;以及中國醫大蔡嘉哲教授提出類風濕性關節炎血清檢測技術。



中山醫大舉辦「2025 生技健康跨校研發成果發表與技術媒合會」
一對一媒合交流,協助企業與研發團隊快速對接合作方向。(圖/中山醫大提供)


在醫材應用方面,高科大團隊展出永續材料「生物塑膠 2.0:塑速消失」;中山附醫林聖傑醫師則發表「鋼絲旋緊器」與「複合功能手腕固定板」等改良性醫材。而在營養保健領域,中山醫大視光系林培正教授展示「視覺保健創新研發技術平台」,並以促進淚液分泌的「金皇一號藥用石斛」,榮獲第 17 屆國家新創獎。



會中並邀請台北市電腦公會副總幹事賴荃賢分享從研發邁向創業與募資的實務經驗。現場設置專利與產品展示區,並以一對一媒合及自由交流雙軌進行,協助企業與研發團隊快速對接。



吳鴻明表示,希望透過此次平台提升授權與合作成功率,帶動跨校產學鏈結朝長期且永續發展邁進。


(資料來源:威傳媒新聞-WinNews)



延伸閱讀:


  • 臺北最強牛肉麵霸主誕生 皇家傳承、阿牛牛肉麵、牛將軍小吃店分組奪冠

  • QS 2025世界大學排名出爐:台灣大學持續向前邁進

  • 朝陽科大視傳系第27屆畢業校內成果展Popopo! 製造紀錄實作軌跡
  •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社會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