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29°
( 29° / 28° )
氣象
2025-08-23 |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氣候變遷香港底層居民生活痛苦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琪拉編譯)


在香港一個悶熱的夏日午後,楊奶奶的公寓感覺像個烤箱。空調開得最大聲,但這間狹小的鐵皮屋頂房間仍悶熱難耐,屋內溫度計的度數高達攝氏36度。「有時候熱得我們根本睡不著。」她坐在一張既是沙發、又是餐桌、又是臥室的小床上說道,她13歲的孫子剛從學校回家,爬了九層樓才回到公寓,累得筋疲力盡,渾身大汗。


他們兩人住在深水埗一棟沒有電梯的樓頂結構裡,位於人口稠密的社區。和附近許多低收入家庭一樣,由於房租飛漲,加上公屋長期短缺,他們被迫住進臨時住房,儘管香港是世界上最富裕的城市之一。對楊奶奶來說,保持涼爽意味著犧牲。夏天,她每天只吃一頓飯,這樣才能負擔得起給孫子開冷氣的費用。


夏季,薄薄的牆壁毫無隔熱效果,開裂的屋頂在暴雨中漏水,高溫將空間變成了火爐。香港的亞熱帶氣候濕度很高,讓原本就炎熱的天氣更難熬。隨著氣候變暖,成千上萬的居民仍然擠在比停車位還小的房子裡,保持涼爽成了少數人負擔得起的奢侈。


據估計,在這座半自治的中國城市,約有22萬人居住在劏房、「籠屋」或非法屋頂公寓。許多單元通風不良,沒有窗戶,蟑螂、老鼠和臭蟲肆虐。這類房屋採用金屬板等基本建築材料建造,白天異常悶熱,夜間也難以散熱,與中國主要金融中心天際線上鱗次櫛比的閃亮鋼筋玻璃摩天大樓形成了鮮明對比。隨著氣候變化,擁擠的城市正變得越來越熱。根據世界銀行的報告,亞洲各城市的平均氣溫比周邊農村地區高出5.9度。兩個月前,香港錄得史上最熱的六月天。天文台警告稱,極端高溫事件正變得更加頻繁、劇烈和持久。香港最貧困的居民首當其衝。在深水埗等低收入地區,建築物密集,城市熱島效應減少了夜間降溫,導致夜間氣溫升高。



氣候變遷香港底層居民生活痛苦


圖片取自:(示意圖123rf)

儘管香港是一個富裕發達的城市,擁有全球規模最大的公共住宅體系之一,但仍面臨宜居、便利住宅的嚴重短缺。根據Demographia國際住房負擔能力調查,香港已連續14年被評為全球最難負擔的房屋市場。


香港政府告訴CNN,他們決心透過增加公共住宅供應來解決住房品質低劣的問題。當局計劃在2027-28年建成3萬套輕型公營房屋,並表示已有超過2.1萬套過渡性住房建成或即將建成。


香港居民對這樣的承諾並不陌生。自1997年香港回歸中國以來,歷屆政府都誓言要解決房地產危機,但香港仍面臨住房短缺和高昂房價的困境。


「這純粹是公共住宅政策的失敗」香港大學經濟學教授黃偉雄表示。一個主要問題是,租戶在收入增加後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沒有被要求搬離公共住宅。由於香港缺乏可負擔的私人公寓,即使達到中等收入水平的居民希望搬離,他們仍然堅持住在公共住宅。這阻礙了新申請者入住,並將低收入居民推向私人租賃市場。真正需要的人租不到房子。他們不得不尋找其他類型的住房,所以他們只能找到品質非常差的劏房。即使在危險且通常違法的條件下,租戶通常每月也要支付超過3000港元的租金。


資料來源:https://edition.cnn.com


[不許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旅遊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