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31°
( 34° / 26° )
氣象
2025-05-21 | 卡優新聞

首季國銀海外賺破266億 港日英3大成長引擎

首季國銀海外賺破266億 港日英3大成長引擎

全球金融市場動盪不安,國銀海外布局仍穩健推進。金管會統計今(2025)年第1季國銀海外分子行營運成果,稅前盈餘為新台幣266.8億元,直衝歷年同期新高,年增22億元、增幅約9%。其中亞洲地區貢獻近9成獲利,尤以香港、日本與英國為主要成長引擎,新南向市場也展現韌性,首季貢獻64.9億元,寫下同期次高紀錄。

國銀海外據點遍及五大洲,又以亞洲表現最為亮眼,首季稅前盈餘飆上230億元,年彈24.2億元;歐洲地區獲利5.9億元,年升3.2億元,雙雙站上歷年同期最高。反觀美洲、大洋洲與非洲則呈衰退態勢,稅前盈餘分別為22.9億元、7.8億元與0.1億元,主因為利息淨收益減少。

若以單一市場來看,香港再度蟬聯國銀海外獲利王寶座,首季稅前盈餘127.4億元,年揚9.7億元,不僅金額居冠,增幅也最大,皆創史上同期新高。金管會指出,香港獲利來源廣泛,包括聯行拆存利息淨收益、手續費收入與投資及其他淨收益同步提升。

排名第2則是新加坡與中國大陸,兩地同樣繳出27.9億元佳績,年增幅分別為17%與21%。大陸市場以利息與投資收益為主,新加坡以手續費淨收益貢獻最多。至於美國因受聯準會(FED)降息影響,利差縮小,首季稅前盈餘降至20.8億元,年跌3%,為近4年同期低點。

值得關注的是,日本與英國市場蓬勃發展。日本首季稅前盈餘為15.6億元,年增5.7億元,成長僅次於香港,主要是因放款金額飆升1,193億元,加上日圓升值推升投資及利息收益。英國方面,稅前盈餘4.5億元,年增2.3億元,同樣改寫歷年新高紀錄。

新南向國家雖然整體年增幅僅2.8%,但仍繳出64.9億元的稅前盈餘,為歷來同期次高。其中新加坡與泰國分別年升4億元與3.9億元,是獲利大宗;不過澳洲、菲律賓與印尼則受呆帳費用增加拖累,分別年降2.7億元、1.7億元與1.2億元。

雖然首季表現可圈可點,但金融圈已對今年第2季前景釋出警訊。自4月以來,美元對新台幣大幅貶值近9%,國銀海外資產多以美元計價,若美元走弱、換算成台幣將面臨顯著匯損,抵銷大部分利息與投資獲利。

而且受美中關稅議題與地緣政治不確定性影響,亞洲市場中,新南向國家企業戶建廠與投資趨於保守,連帶壓抑當地銀行放款與投資動能,成為未來觀察重點。尤其是香港、新加坡、美國為美元本位資金地區,預期匯率波動帶來的負面效應將於第2季浮現。

原文出處

延伸閱讀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財經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