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28°
( 30° / 27° )
氣象
2024-06-15 | 中央社

若中國限制進口歐盟豬肉 分析:供應商將面臨惡夢

中國業界正遊說官方對歐盟乳製品展開反補貼調查,並對歐盟豬肉產品展開反傾銷調查。分析指出,若中國全面暫停進口歐盟的豬肉,對歐盟的豬肉供應商來說是場惡夢,並會對整個歐盟產生影響。

歐盟執委會日前宣布,擬對中國電動車加徵最高38.1%的暫時性反補貼關稅。中國官方醞釀以「業者遊說政府」的名義,對歐盟的乳製品、豬肉展開反補貼及反傾銷調查,作為報復歐盟的手段。

中國商務部並於13日表示,中國國內產業有權提起調查申請,維護「正常市場競爭秩序」和「自身合法權益」。

路透社報導指出,如果中國限制進口歐盟豬肉,歐盟的豬肉產業將面臨「惡夢」。

報導引述荷蘭合作銀行(Rabobank)全球策略師薛拉德(Justin Sherrard)分析,中國從歐盟購買的豬肉部位包含耳朵、鼻子和腳,而歐洲的客戶對此需求很低,歐盟的豬肉出口商可能會為這些肉品尋找替代市場,「但目前這類出口中國的歐盟豬肉是否能找到替代市場,對此存疑」。

他說,若中國執行反制措施,整個歐洲的豬肉供應鏈都會受到干擾,導致豬農生產豬肉過剩,價格和利潤連帶下降。

報導指出,西班牙每年向中國出口約15億美元(約新台幣485億元)的豬肉產品,西班牙相關部門官員強調,若這些措施生效,雙方都將遭受損失。西班牙豬肉生產商代表也表示,「希望歐盟和中國之間的關係永遠良好,我們正在努力確保這樣的良好關係繼續維持下去」。

報導引述德國肉品加工業者托尼斯(Toennies)的分析,如果歐盟的肉品出口商,特別是西班牙,不能向中國出口豬肉,部分產品將不得不在歐盟內部尋找市場,屆時預計歐盟豬肉價格將面臨下跌的壓力,「即便找到替代用途與市場,但利潤比不上直接向中國銷售」。

報導另引述德國農業市場分析機構AMI的肉類分析師科克(Tim Koch)表示,如果中國尋求歐盟之外的替代供應商,南美洲可能受益,「尤其是巴西,中國在過去幾年間,一直擴大從巴西進口數量」;法國的肉品分析師辛米爾(Jean-Paul Simier)則提到,俄羅斯可能會介入並彌補歐盟出口降低後的部分缺口。

最新財經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