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
( --° / --° )
氣象
2024-07-05 | 中央社

新加坡拚建築零耗能 綠建築會呼吸

新加坡淨零碳排2

(中央社記者黃自強新加坡5日專電)清晨陽光穿透樹葉縫隙灑落在新加坡榜鵝新市鎮濱水步道,晨跑者伴隨潺潺水聲與蟲鳴化身其中,披著綠色外衣的都市叢林水泥建築也在呼吸,拼貼City in Nature的大自然臉譜。

這裡是新加坡,馬來半島最南端的小紅點,擁有城市花園美譽,50多年來的蛻變,不僅成為花園裡的城市,讓國際社會刮目相看,如今更邁向與大自然融為一體並共同呼吸的城市,其中關鍵是讓新加坡人引以為傲的綠色建築。

2022年10月,時任副總理兼財政部長黃循財宣布長期低碳排放發展戰略,新加坡新減排目標最晚要在2050年達到淨零碳排,政府扮演領頭羊示範角色,帶動減排行動,盼提前於2045年達標。

新加坡推動綠建築固然與淨零碳排的世界趨勢有關,更重要的原因是基於永續發展,但這個地小人稠的城市國家,天然資源缺乏,能源仰賴進口,要達到淨零碳排目標,企業與個人都要減少能源消耗與碳排放。

對於新加坡推動的綠色建築,在新加坡理工大學(SIT)任教的副教授錢思程(Chien Szu-Cheng)說,早期外界對新加坡印象是城市裡的花園(Gardens in City),再轉型為花園裡的城市(City in the Garden),如今隨著全球氣候變遷,新加坡努力打造為與大自然為伍的City in Nature(「自然城市」)。

環境保護與綠化植栽成為新加坡落實綠色建築的基本功,居住於組屋(HDB)的80%人口生活中彷彿與大自然為伍,其中榜鵝水濱台組屋(Waterway Terraces)無疑是綠色組屋典範之一,獲2017年新加坡優良設計標誌(Singapore Good Design Mark)的特別優異獎殊榮。

政府組屋綠色元素節能設計

在一樓食閣(美食餐廳)享用早餐的陳先生(Vincent Tan)很滿意大量採集綠色元素的榜鵝水濱台組屋。他表示,新加坡位於熱帶地區,完善的通風與遮陽設計是最重要的設計元素,面向濱水的榜鵝組屋更是符合這種節能設計,大幅降低冷氣使用率。

對於首批濱水而建的生態組屋,陳先生說,設計概念源自梯田靈感,融入綠色元素,綠色空中花園、雨水花園與綠色屋頂均與組屋居民日常生活為伍;值得一提的是,六邊形的建築支臂模式不僅讓住戶有良好景觀,呈現120度的走廊有效達到降溫與創造通風效果,利用建築常用的朱麗葉(Juliet)式陽台設計避免陽光直射,兼具自然採光。

即便是午後陽光,仍有不少人沿著榜鵝水濱台組屋旁步道慢跑、騎自行車,享受「自然城市」。

擁有全球最長兩個空中花園的達士嶺摩天組屋(The Pinnacle @ Duxton)是新加坡重要地標,曾獲頒美國芝加哥「高層建築與城市住宅理事會」與新加坡最高榮譽總統設計獎榮譽。

長期居住於達士嶺摩天組屋的菲律賓住戶南西(Nancy)認為,大量綠色植物栽種讓這座位於都市中心的組屋綠意盎然,特別是第26層和第50層各長達500公尺的花園廊道堪稱最大綠化空間,垂直高聳的綠化帶住宅沒有為環境施加任何壓力,大量通風系統讓豔陽高照的空中花園熱力全消。

從事建築行業數十年的林先生(Albert Lim)從節能觀點為例,說明空中花園模式有效降低熱能傳遞,甚至有小鳥以空中花園為休息地。達士嶺摩天組屋運用的再生能源與環保建材,對減少碳排放都有助益。

綠色建築標章邁向零耗能建築

新加坡建設局(BCA)2005年推出綠色建築標章(Green Mark),期望讓當地建築永續發展,提高環境意識,這項標章分為4個等級,依序為合格(Certified)、黃金級(Gold)、黃金級Plus(Gold Plus)與最高的白金級(Platinum)。

綠色建築標章主要評估建物對環境影響和性能,降低能源、水和材料資源的使用量,減少對環境潛在影響,諸如回應氣候設計、建築能源性能、資源管理、智慧和健康建築、促進綠色努力都是關鍵標準。

新加坡並非原地踏步,建設局於2021年再修訂並提高綠色建築標章要求,讓新建物與既有建築有更高能源運用效率,符合永續發展目標。2030年的綠色發展藍圖(Singapore Green Plan 2030)目標中,至少要有80%建築是低碳的環保建築。

綠色的覆蓋率讓原本被視為都市叢林的水泥大樓與大自然共生。新加坡目前約有55%建物的建築面積進行綠化,有近20%的新開發建案為超低耗能建築。

新加坡為提高既有建物能源效率,建設局也對現有建築推出總值美金6300萬元(約新台幣20億4120萬元)的「綠色建築獎勵計畫2.0」(GMIS-EB 2.0),作為協助業主進行綠色轉型的部分成本。

屬於零耗能建築的商辦大樓吉寶灣大廈(Keppel Bay Tower)在2020年10月獲得第一個象徵白金級的零耗能(Green Mark Platinum,Zero Energy)認證商辦大樓,具有高效能冷氣分配系統、創新的冷卻水管理系?、集成感應器技術以優化新鮮空氣、智慧LED照明解決方案和智慧建築控制系?。

2022年10月,吉寶基礎設施(Keppel Infrastructure Holdings)旗下、位於樟宜商業園區內的Keppel Infrastructure @ Changi大廈,經過翻修工程後,升級為標準更嚴格的綠色建築大廈。

建設局表示,這座興建於2013年,面積達1.06公頃的大樓,從2021年起進行改頭換面工程,使用高效率冷氣與機械通風系統、安裝智慧感應器、LED燈、電動車充電樁基礎設施與大面積垂直綠化。

值得一提的是,翻修後的建物設有節水裝置,大幅減少水浪費,還可以收集雨水灌溉,內部採用的各項防水等系統都使用永續綠能建材。

讓人驚豔的是,屋頂與建物本身牆面安裝超過4000平方公尺的太陽能板,每年產生約60萬kWh的再生能源。這意味相當於每年至少減少排放二氧化碳245噸,相當於新種逾7000棵樹的效果。

建設局指出,屬於綠色建築白金級的正耗能建築,至少有115%的能源消耗來自於現場的再生能源;這棟大樓本身的再生能源比消耗多出至少15%。

國家公園管理局也協助垂直綠化工程,栽種超過910平方公尺的綠色植物,大幅降低熱島效應。

吉寶基礎設施執行長林裕玲(Cindy lim)說,重新改建後的大樓符合綠色建築標章的最高標準,是第一個被授予白金等級正耗能認證的新加坡建築。

星展銀行於2022年7月18日也推出零耗能建築,讓這座位於武吉知馬路並有30年歷史的星展銀行紐頓綠色大樓注入零耗能新動力,安裝太陽能板屋頂與低耗能電器等,獲頒白金級綠能建築。

改造前的大樓每年耗能為84萬5000kWh,這個數據相當於每年約200間4房式政府組屋的能源消耗。翻修後的大樓使用智慧照明和冷氣系統大幅節能,年耗能源少逾58萬kWh,至於其他再生能源來自安裝於屋頂的1000平方公尺太陽能板,每年可以產生25萬kWh電量。除強化通風空間,覆蓋於逾50%外牆的綠色植物幫助建築物吸收熱量降溫,更成為鳥蝶棲息地。

國家發展部長李智陞(Desmond Lee)說,星展銀行這棟零耗能建築,減少約20%以上碳排放,綠化建築對進一步減少建築環境碳排放至關重要。

落實2030年80-80-80目標

新加坡於2021年宣布綠色發展藍圖提出80-80-80目標,要在2030年落實達到80%建築綠化目標,80%新開發項目提升為超低耗能建築,綠色建築的能源效率要提高到80%。

美芝路的邵氏大廈(Shaw Tower)正進行重建工程,預計2025年完工,這項重新翻修項目獲頒超低耗能的白金級綠色標章,透過利用混合空調系統、智慧照明與電力管理策略,提高能源運用效率,減少大?碳足跡,同時利用智慧系統調整並監測大廈內辦公空間的空氣品質與照明,優化工作場域的舒適度,能源效率可以提高60%。

昔日曾赴邵氏大廈洽公的黃姓業務員(Steven Ng)說,邵氏大廈一旦翻新,將猶如注入新活水,隨著辦公環境改善,提高工作效率,最關鍵的原因是大幅節能,屋頂的太陽能板所產生的再生能源為整棟大廈創造綠能空間。

他說,大廈內辦公空間藉由智慧系統調控,不僅能監測空氣品質與照明系統,連辦公環境的空氣品質也能監控。

有數十年營造經驗的建築業者蘇俊旭表示,新加坡致力打造具有領先指標的綠色建築目標,打造宜居城市,因應氣候變遷,降低碳足跡。尤其在80%建築綠化目標方面,新加坡業者都要嚴格執行永續環境發展法規,落實綠色標章規定,藉由能源數據資料配合打造綠色建築。

新加坡目前有22座零耗能建築,其中8座坐落在南洋理工大學,數量在本地學府中最多,南大堪稱為本地最綠校園。

南洋理工大學學者羅啟鋒(Kelvin K. F. Law)說,當全球暖化或氣候改變,地小人稠、沒有天然資源的新加坡就是最大的受害者,新加坡政府目前要做的事情就是確保讓下一代能夠繼續生存,因此,新加坡會有很多綠建築、樹木植栽、蓄水池或太陽能板。

羅啟鋒認為,新加坡很多建築的冷氣系統都安裝感應器,當人在室內才開啟冷氣;室外綠化空間無所不在,諸如大樓中庭或頂樓都有大量綠化設施,藉以降低室內溫度。

綠建築是符合節能減碳的世界趨勢,欠缺天然優勢的新加坡只能超前部署達到永續發展目標。今日的新加坡已悄然換上綠建築新裝,以綠色建築為主軸,在永續發展的道路上打造就業機會與經濟成長的新引擎。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財經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