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02 | 中央社
李嘉誠遭施壓 分析:賣不賣港口對中方均非好事
香港首富李嘉誠旗下長和集團向美資財團出售港口事件擾攘了一個月。分析指出,中方施壓已使商界認為是在干預市場,若交易最終達成,會使中方失去戰略性港口;若中方找其他企業代為購入港口,則是用商業行為達到政治目的。
長和集團3月4日公布與美資貝萊德(BlackRock)為首的財團達成原則性協議,轉讓其持有或營運、分布於全球23個國家共43個港口及配套物流網路,震驚市場。
當時中國「兩會」正召開,直到3月13日起,親中的香港大公報不斷發表文章及評論,批評長和賣港口是「不顧國家利益」,又指中國當局可以用反壟斷法及國家安全法來審查交易。當中多篇文章獲中聯辦及港澳辦轉載。中國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反壟斷二司負責人也表示,將依法審查交易。
過去一個月長和沒有公開回應事件,外界關注這筆世紀交易會如何發展。
香港時事評論員劉銳紹向中央社記者表示,目前事件可視為各方的策略戰及輿論戰,媒體多次披露消息,這些消息的來源或可反映各方的操作。
他說,例如外媒此前報導,長和與買家計劃按原先預期,於4月2日或之前就出售巴拿馬運河港口簽署協議。但根據長和3月初的公告,長和與買方有145天的獨家磋商期,即整項交易可以直至7月才完成,4月2日並非最後期限。突然強調4月2日這日子,是否有人希望中方出手買下港口,值得深思。
劉銳紹表示,迄今中國官方只引述大公報的文章,而非用官方名義撰文,相信是想留有餘地。
劉銳紹表示,這次事件中方的應對方法「不夠嫻熟」,民間及商界認為中方干預市場,恐怕會影響投資者的信心。
他表示,美國施壓下長和必須賣港口,若賣給美資為首的財團會開罪中方,中方會失去戰略性港口。在此情況下,不排除長和希望中方購入港口,而中方可以找其他企業代為購入港口,這則顯示用中方用商業行為達到政治目的。
他表示,事件最後可能有戲劇性結局,而這次事件一定會影響美中關係,但不是關鍵性,因為就算沒有賣港口事件,美中也仍在競爭。
長和集團3月4日公布與美資貝萊德(BlackRock)為首的財團達成原則性協議,轉讓其持有或營運、分布於全球23個國家共43個港口及配套物流網路,震驚市場。
當時中國「兩會」正召開,直到3月13日起,親中的香港大公報不斷發表文章及評論,批評長和賣港口是「不顧國家利益」,又指中國當局可以用反壟斷法及國家安全法來審查交易。當中多篇文章獲中聯辦及港澳辦轉載。中國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反壟斷二司負責人也表示,將依法審查交易。
過去一個月長和沒有公開回應事件,外界關注這筆世紀交易會如何發展。
香港時事評論員劉銳紹向中央社記者表示,目前事件可視為各方的策略戰及輿論戰,媒體多次披露消息,這些消息的來源或可反映各方的操作。
他說,例如外媒此前報導,長和與買家計劃按原先預期,於4月2日或之前就出售巴拿馬運河港口簽署協議。但根據長和3月初的公告,長和與買方有145天的獨家磋商期,即整項交易可以直至7月才完成,4月2日並非最後期限。突然強調4月2日這日子,是否有人希望中方出手買下港口,值得深思。
劉銳紹表示,迄今中國官方只引述大公報的文章,而非用官方名義撰文,相信是想留有餘地。
劉銳紹表示,這次事件中方的應對方法「不夠嫻熟」,民間及商界認為中方干預市場,恐怕會影響投資者的信心。
他表示,美國施壓下長和必須賣港口,若賣給美資為首的財團會開罪中方,中方會失去戰略性港口。在此情況下,不排除長和希望中方購入港口,而中方可以找其他企業代為購入港口,這則顯示用中方用商業行為達到政治目的。
他表示,事件最後可能有戲劇性結局,而這次事件一定會影響美中關係,但不是關鍵性,因為就算沒有賣港口事件,美中也仍在競爭。
最新財經新聞
-
-
IMF總裁:美國關稅對全球經濟構成重大風險
(32 分鐘前) -
驅逐移民加課徵關稅 中美洲國家面臨美國雙重打擊
(41 分鐘前) -
因應關稅威脅 墨西哥總統提出18項振興經濟方案
(50 分鐘前) -
美國祭對等關稅 巴西總統矢言不低頭
(55 分鐘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