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24°
( 27° / 22° )
氣象
2025-04-27 | 中央社

吉卜力生圖惹議 Google:AI智財權複雜須有合理使用範疇

Google副總裁專訪1

(中央社記者吳家豪台北27日電)OpenAI推出將照片轉換為吉卜力風格的人工智慧(AI)圖像生成工具爆紅,引發是否侵權的質疑。Google高層懷特接受中央社專訪表示,AI生成作品的智慧財產權歸屬誰尚未明確,在美國至少有「合理使用」的概念,當社會轉向AI經濟時代,一方面要激勵創作者繼續公開作品,另一方面要促進AI創新,必須多方參與討論找出平衡點。

懷特(Wilson L. White)是Google的全球政府事務與公共政策副總裁,主管Google平台與裝置(Platforms & Devices)、全球政府事務與公共政策部門,並負責Google在亞太地區的政府事務營運。他在科技法律、政府事務與公共政策領域,擁有20年的豐富經驗。

懷特日前來台參加Google舉辦的第2屆亞太區網路安全論壇,針對AI法規的框架該如何制定,他接受中央社獨家專訪表示,歐盟「人工智慧法」採取基於風險管理的框架,但僅聚焦風險可能抑制創新;日本AI相關法案希望在促進AI採用與風險管理之間取得平衡,是更理想的模式;至於台灣等地的AI法案框架,仍在早期發展階段。以下為專訪紀要。

問:使用AI生成吉卜力風格圖像是否合法,是否存在版權問題?

答:這是一個在全球許多地方討論的問題,有幾個面向。首先是智慧財產權的問題,例如AI生成的作品歸誰所有,這一點目前還不清楚,還在爭論中;另一個面向是如何確保能適當激勵創作者繼續創作,並公開他們的作品。

還有一個面向是如何確保AI能發揮效益,若AI無法利用公開資訊進行訓練,就不會像今天這樣強大和有用,「合理使用」(fair use)的概念如果不存在,AI就不會有今天的發展水準。從這一點可以看出,這是一個關於智慧財產權的複雜問題,是社會在轉向AI經濟時,必須進行的辯論。

我不清楚正確的答案是什麼,但顯而易見的是,必須有多方參與討論,包括創作社群、科技界、政府機構都需要參與;在保護智慧財產權、激勵創作者,讓他們擁有工具將創意提升到新層次這幾個因素之間,找到平衡點。

問:如何定義AI的合理使用,創意內容與AI生成內容之間的界線是什麼?

答:在美國,至少有「合理使用」的概念,也就是版權材料的使用是否被最小化,並產生了轉化性(transformative)的結果。

目前有許多方法在探討這個問題,例如在新加坡和日本等國家,提出了「文本與數據探勘(TDM)例外」的版權法概念,這意味著可以從版權作品中提取文本和數據來訓練AI模型,這是版權法的一個例外,也是實現合理使用概念的一種方式。

隨著這場辯論繼續,可能會有其他方法來找到平衡點,既能讓創意作品具有轉化性,又能讓AI繼續創新。

問:如果有人不希望他們的數據被用於訓練AI模型,他們能做什麼?

答:這涉及所有權問題,Google已採取一些措施,例如允許出版商選擇退出,表明他們的資料不能用於訓練,讓版權所有者擁有選擇退出的權利。

Google也在研究科技如何在這方面發揮作用,例如有人使用AI生成圖像,是否可以透過浮水印來標示;隨著相關研究進展,科技也將成為解決這個問題的一種方法。

問:台灣正在制定AI基本法,你能想像AI法律的框架是什麼樣子?

答:許多政府受到歐盟的啟發,考慮監管AI。歐盟的AI法案是一個基於風險的框架,重點在於管理或監管風險。Google與台灣政府和其他政府接觸時認為,僅聚焦風險的監管方法可能會抑制創新,需要更平衡的方法。

例如,日本最近推出AI促進相關法案,其中包含促進AI投資和採用的元素,有助於提高生產力和創新,同時設置防護措施管理風險;但其他各國包括台灣政府在內,仍在早期階段思考監管框架。

問:開放模型和封閉模型哪個會勝出?

答:Google的使命是組織全球資訊,使其普遍且有用,這是我們的企業精神。我們堅信開放技術和互操作性(interoperability)原則,這就是為什麼像Android(安卓)這樣的平台是開源的。

我們看到因為Android這樣的開放技術,行動經濟獲得了經濟效益和成長;在生成式AI和其他AI技術中,我也認為會有類似的發展。世界上有封閉系統,這是一種完全可以接受的方式;但像Google這樣的公司,相信開放技術和技術民主化,將讓更多人體驗到技術的好處,我認為這是AI對所有人有益的方式。

問:你認為封閉AI模型有什麼好處?

答:我非常支持Google的整體方向,我相信技術民主化是確保更多人體驗技術好處的方式,但我們也希望有一個充滿活力的競爭市場。採取封閉方式是一種不同的方法,但對我來說,開放方式能為大多數人帶來最大效益。

問:AI是有用的工具,但人們對AI也有一些擔憂,該如何看待AI?

答:有擔憂是正常的,這是部署很快的新技術,每次有新技術出現,都會帶來新問題。我個人對AI非常樂觀,雖然有新問題,但在每次技術革命都是如此,我們必須適應、監管並保持警惕,AI將大大提高生產力和效率,並解決人類面臨的一些重大挑戰。

我們應該以全社會的方式共同解決這些挑戰,例如版權、勞動力和就業問題,以及是否需要國際框架等,這些都是合理的問題。我們作為全球社會,有責任讓所有人參與討論,解決這些問題,因為好處太大了,應該盡可能廣泛分享;但風險也是真實的,我們有能力妥善防範,因此呼籲大家繼續對話,討論如何最好地部署這項技術。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財經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