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V病毒蠢動 孩童咳嗽不可輕忽
好醫師新聞網記者邊建元/新北報導
圖:亞東醫院小兒部新生兒科郭子敏醫師/亞東醫院提供
氣溫變化大、季節交替頻繁,是孩童呼吸道疾病的好發期。許多家長發現,孩子經常出現咳嗽、流鼻水等症狀。亞東醫院小兒部新生兒科郭子敏醫師表示,除了常見的流感病毒外,呼吸道融合病毒(RSV)近年也成為嬰幼兒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因之一。特別是對於免疫力較弱的嬰幼兒,感染後病情可能迅速惡化,家長不可輕忽。
小病毒大威脅,嬰幼兒感染RSV風險高
呼吸道融合病毒(RSV)為單股RNA病毒,主要透過飛沫及接觸傳染,例如吸入感染者咳嗽或打噴嚏產生的飛沫,或接觸口鼻分泌物後經由眼口鼻進入體內。由於病毒可在物體表面存活一段時間,因此容易在月子中心、托嬰中心、幼兒園等密閉場所引發群聚感染。
郭子敏醫師說明,台灣位處亞熱帶地區,RSV感染全年皆有機會發生,並非僅限冬季。人類是RSV的唯一宿主,所有年齡層皆可能感染,但以年紀越小的嬰幼兒風險最高。由於一歲以下嬰兒的呼吸道尚未發育完全,感染RSV後容易因分泌物阻塞細支氣管,進一步引發細支氣管炎、呼吸困難等危險症狀。
早期徵兆難辨,RSV高風險族群應加強防護RSV初期症狀與一般感冒相似,如流鼻水、咳嗽、輕微發燒等,通常1至2週可自行痊癒。但對於早產兒、免疫力低下或有慢性疾病的孩童而言,感染後恐引發嚴重下呼吸道感染,甚至需住院治療。根據台灣兒科醫學會資料,RSV的主要感染對象為5歲以下幼童,尤以2歲以下孩童的住院率最高。
及早辨識、及時就醫,關鍵守護嬰幼兒健康
兒童常見的咳嗽、流鼻水等症狀,背後可能潛藏RSV等高風險病毒感染。郭子敏醫師呼籲家長,特別是有高風險因子的嬰幼兒族群,應加強日常防護,注意衛生習慣、減少群聚暴露機會,並留意孩子是否出現異常呼吸、食慾下降、精神不佳等警訊,及早辨識、及時就醫,有助於降低重症風險,守護孩子的呼吸健康。此外,若孩童符合接種條件,家長可與小兒科醫師討論是否施打單株抗體,提高嬰幼兒對RSV的防護力。
骨鬆阿嬤跌一跤 竟脊椎壓迫性骨折
膝蓋退化不用換關節 大林慈濟推自體軟骨植入再生
一日十次血便 確診潰瘍性腸炎
長庚最新研究 癌症免疫藥物嚴重過敏反應有解
孩子調皮捣蛋可能是警訊 醫提醒注意這些過動症狀
最新健康新聞
-
-
靈性健康與心理健康有何不同? 職能治療師教從「5面向」探索
(11 小時前) -
強迫症會好嗎?理解背後生命故事 5全系統照亮人生路
(13 小時前) -
脂肪肝是因為吃太油?醫師曝「這些」都是可能原因 快看自己中幾項!
(13 小時前) -
彰化萬人健檢活動開跑 做癌症篩檢送禮卷
(14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