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28°
( 29° / 27° )
氣象
2025-09-11 | 照護線上

顯著改善存活率與生活品質,冠狀動脈繞道手術醫師解析



提問:請問冠狀動脈心臟病可能出現哪些症狀?



葉集孝醫師:大部分的冠狀動脈疾病的病人產生症狀都是以胸悶或是胸痛來表示,像大石頭壓在胸口的感覺,就是好像有東西梗在你的胸口,覺得會喘不過氣來。胸痛的感覺也通常不是局限在某一個特殊的部位的疼痛感,而是一種很不明確的疼痛,蔓延到譬如說左側的下巴,或是左側的手臂。



提問:請問冠狀動脈心臟病該如何治療?



葉集孝醫師:如果不是很嚴重的冠狀動脈疾病,比如說阻塞只有20%或30%之類的,可能一般用藥物治療就可以了,當然還要搭配正確的飲食、健康的生活習慣,比如說戒菸、運動、少吃鹽份,還有控制其他的一些危險因子,譬如說高血壓、血糖以及血脂的嚴格控制。如果是比較嚴重的冠狀動脈狹窄的病人,如果是一條或是兩條的冠狀動脈狹窄,可能用氣球擴張術加上支架的治療就可以了。如果是相對比較複雜的冠狀動脈狹窄的病人,或是已經經過了以上治療,還是沒有效果,反覆發生胸悶、胸痛,甚至心臟功能已經受損的病人,可能就需要接受到手術的治療。手術的治療就包含了冠狀動脈的繞道手術,或是其他的治療方式。當然這些所有的侵入性的治療,還是要配合長期的藥物控制,以及所有的危險因子的嚴格控制,包含了運動、戒菸、少鹽、少油、少糖的生活型態,這樣子才能夠維持長期的冠狀動脈治療效果。



提問:請問哪些狀況建議優先選擇冠狀動脈繞道手術?



葉集孝醫師:冠狀動脈繞道手術是一個已經發展非常長期的術式,在很多大型的研究顯示,他對於病人最好的效果是存在於有糖尿病且多條冠狀動脈阻塞的病人。 另外就是冠狀動脈的阻塞非常嚴重的病人。我們有一個很複雜的計算冠狀動脈狹窄的方式,計算出來的分數在沒有糖尿病的病人超過32分,或是有糖尿病的病人超過22分的話,他就比較適合接受冠狀動脈繞道手術。如果計算出來的嚴重程度沒有達到這個分數,但是已經發生了心臟功能受損的情況的話,可能接受冠狀動脈繞道手術,對病人將來長期的預後是比較有幫助的。



提問:請問冠狀動脈繞道手術會如何進行?



葉集孝醫師:通常我們會利用左側內乳動脈以及大腿的大隱靜脈來作為繞道手術的通路,把它接在狹窄的遠端,然後再接到主動脈上。等所有的術式都完成之後,讓心臟恢復跳動,然後移除體外循環機。這是傳統的術式,但是目前隨著時代慢慢地進步,現在還有不停跳的方式,就是讓心臟不要停下來,在有體外循環機,甚至沒有體外循環機的支持之下,都可以進行相對的繞道手術。更進一步的是微創型的繞道手術,我們可以經由左側的胸部切開一個小傷口,可以進行單條或多條的冠狀動脈繞道手術。



提問:請問冠狀動脈繞道手術能帶給患者哪些幫助?



葉集孝醫師:對於冠狀動脈繞道手術的病人來說,相較於放支架或是僅僅接受藥物的治療,在存活率或是將來再發生胸悶、胸痛,甚至急性心肌梗塞及猝死的可能性,都是大幅的降低。很多大型的研究都顯示出,以冠狀動脈狹窄非常複雜的病人來說,接受繞道手術,他們長期因為胸悶、胸痛、急性心肌梗塞來到急診的機會或是住院的機會也會大幅的下降。所以,冠狀動脈繞道手術對於非常複雜的病人,可以獲得較良好的生活品質,以及長期存活率大幅提升的機會。



提問:請問要如何減少冠狀動脈繞道手術的傷口併發症?



葉集孝醫師:冠狀動脈繞道手術大部分的病人都是糖尿病的患者,很多的病人或者家屬都會關心將來傷口癒合的情況。當然在手術後或是手術中施打抗生素是最重要的,其次就是手術傷口的護理,以及術後血糖、血壓的控制,這也是非常重要的部分。對於傷口的護理部分,除了維持表面的清潔之外,現在還有很多敷料或是術後負壓傷口照護系統,可以協助減少傷口的腫脹,以及讓組織液的清除比較方便,也可以稍微的減緩傷口感染的機會。



葉集孝醫師:印象非常深刻的是一位四十幾歲的原住民朋友,當初看到他的時候已經是非常虛弱地躺在病床的角落裡。可以看到一個很高壯威猛的原住民朋友,因為心臟疾病、心臟衰竭的程度,整個人變得非常非常地瘦弱,而且走兩步就會開始喘。在經過了心臟冠狀動脈繞道手術之後,他的太太給他非常好的調養。開刀前那時候看到他,大概一個一百八十公分的人只有五十幾公斤。後來到了門診,我還要勸他減肥才行。當初他的左心室射出分率從18%一直進步到40%,甚至到60%。在部落裡面的活動完全可以恢復正常,而且身體也越來越強壯。讓我感覺到,當外科醫師,特別是心臟外科醫師,有一種小小的成就感,覺得我們真的救了這個病人,讓他除了生命的延長、生活功能的恢復之外,也救了這個家庭。

超過80萬LINE好友,值得信賴的照護線上!
照護線上臉書專頁
照護線上LINE官方帳號
照護線上YouTube頻道

【本文由「照護線上」授權轉載,原文出處:顯著改善存活率與生活品質,冠狀動脈繞道手術醫師解析。】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健康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