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瀉疫情又見急升!就醫破30萬人次 再攀近5年同期最高點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國內腹瀉疫情又見突然上升!疾管署今(25)日公布上週腹瀉門、急診就診又攀升破30萬人次,較前一週上升5.1%,仍為近5年同期最高。而疾管署統計近四週一口氣就410起腹瀉群聚通報案件,亦為近5年同期最高,發生場所以餐飲旅宿業最多,其中病原體檢驗陽性案件共計203起,以檢出諾羅病毒195件,占96.1%最多。
根據疾管署監測資料,第8週(2月16日至2月22日)腹瀉門急診就診30萬4418人次,較前一週28萬9666人次上升5.1%,仍為近5年同期最高。
疾管署疫情中心主任郭宏偉表示,全國腹瀉門急診就診人次略有上升,目前疫情還在高點,提醒民眾務必落實手部及飲食衛生。如出現水瀉、嘔吐等不適症狀,請儘速就醫、生病在家休息,以降低腸道傳染病傳播風險;餐飲及旅宿業者務必加強環境及員工衛生管理,確保員工及民眾健康。
郭宏偉指出,近期腹瀉群聚案件檢出病原以諾羅病毒為多,其傳染力強且低病毒量即可致病,任何年齡層都可能因食入被病毒汙染的食物或飲水、接觸受汙染的物品、與病人密切接觸、吸入病人嘔吐物或排泄物所產生的飛沫而感染,潛伏期約10至50小時。
疾管署提醒,一旦感染諾羅病毒,臨床上以急性腸胃炎為表現,常見症狀為水瀉及嘔吐,也可能有噁心、發燒、頭痛、腹部痙攣、胃痛、肌肉酸痛等情形,症狀可持續1至10天,病程長短取決於所感染的病原種類及個人的免疫力,小於5歲的幼兒、老人及免疫力較差者症狀會較嚴重。
疾管署呼籲,民眾如廁後、進食或準備食物前應以肥皂或洗手乳正確洗手;烹製菜餚及食物貯存應注意食品衛生,生熟食分開處理且澈底煮熟後再食用(尤其是蚵、貝類等帶殼水產),以預防諾羅病毒傳播。民眾如有疑似症狀應在家休息,至症狀解除48小時後再恢復上學或工作,如需外出應佩戴口罩,避免傳染他人。
照片來源: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柯文哲恩師朱樹勳辭世 年後「血液病惡化」等不及新標靶治療見效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最新健康新聞
-
台大醫院發聲悼朱樹勳! 尊其開拓者「為台大創下非常多第一例」
(47 分鐘前) -
臉上皮膚長「斑」,拼命雷射治療祛斑?醫師發現:竟是「這個癌症」找上門
(1 小時前) -
聚餐防高熱量吸收,餐前阻斷能急救?藥師分析5種常見輔助成分
(1 小時前) -
「髖」心守護每一步 嘉基小兒髖關節醫療照護成果
(1 小時前) -
小兒髖關節醫療照護 家長應重視早期診斷與治療守護孩子髖關節的健康未來
(1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