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糖尿病」就沒事? 研究:血糖偏高仍讓失智風險多54%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血糖偏高、尚未被診斷為糖尿病,就不必太在意?大錯特錯!研究顯示,光是處在糖尿病前期,罹患血管性失智症(VD)的風險,就已比血糖正常者高出54%,國內家醫科醫師提醒,民眾就算血糖只是略為升高,也可能增加未來認知功能退化的風險。
初日診所家醫科醫師魏士航表示,臨床觀察,許多民眾對糖尿病前期缺乏警覺,誤以為只是血糖偏高,稍加控制飲食就能自然恢復,不會對健康造成太大影響,然而,一項分析英國生物樣本庫(UK Biobank)近45萬名、40至69歲受試者的研究結果顯示,處於糖尿病前期的人,在類似撲克牌遊戲「心臟病」的符號配對測驗中,反應速度比血糖正常者慢了約1%。
魏士航說,雖然這個差距看似微小,但已顯示在高血糖狀態下,大腦處理資訊的效率正在下降,也意味血糖對認知功能的影響,很可能在尚未確診糖尿病前就已經開始發生。
除了反應變慢,該項研究也發現,糖尿病前期患者的大腦結構出現異常。被視為腦血管病變或老化早期指標的「白質高訊號(WMH)」比血糖正常者多出3%,顯示腦部小血管可能已經受損。同時,負責記憶與學習的「海馬體」也出現體積縮小的現象,這種變化常見於阿茲海默症早期患者。
魏士航說,這些發現皆證實高血糖會對腦部造成實質性的損害,而非單純的老化現象,研究甚至進一步指出,糖尿病前期者未來出現認知功能下降的風險,較血糖正常者增加42%,與已確診糖尿病者的39%差異不大。高血糖帶來的風險,其實早在糖尿病確診前就已經悄然累積。
魏士航解釋,高血糖對大腦的傷害主要來自兩大機制,一是高血糖會直接或透過高血壓等方式損害腦血管,導致白質病變與血管性失智症;其次慢性高血糖也可能傷害腦神經細胞,加速神經退化,影響記憶與學習能力。這兩條路徑可能同時作用、相互影響,讓大腦逐步退化,更糟的是,糖尿病前期患者常合併高血壓、高膽固醇等心血管風險因子,進一步加劇大腦損傷。
魏士航強調,民眾千萬別再輕忽血糖異常的狀況,以免錯過逆轉糖尿病前期的黃金時期。當發現血糖偏高時,建議主動諮詢醫師,針對體重、血壓、飲食與生活型態進行全方位調整,讓血糖有機會恢復到正常範圍。
照片來源:示意照/翻攝自Pexels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最新健康新聞
-
沈玉琳疑猛爆性肝炎!死亡率高達8成以上!醫揭:6招預防猛爆性肝炎
(1 小時前) -
助民眾重拾健康人生 桃市擴大肺癌篩檢
(1 小時前) -
久坐族「小腿脹痛」當心血栓!醫揭「深層靜脈栓塞」警訊:5招可預防
(2 小時前) -
桃園鼓勵民眾及早肺癌篩檢 免費檢查還能加碼抽iPhone
(2 小時前) -
1/3不孕夫妻竟是男性有蟲蟲危機!醫揭:3個月5招健康生活,能提高男性生育力
(3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