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慣工地搬重物「突然腰痠又無力」 一查竟是肌少症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65歲的徐先生,退休前是建築工程承包商,長年在工地搬重物,腰椎累積不少舊傷,退休後,雖然生活步調放慢,也維持散步與簡單運動,前一陣子腰部與左臀卻時常痠痛,甚至出現下肢麻痛感,影響到走路與日常活動,起初以為只是「年紀大了」,但後來手腳無力,起身和上下樓梯都感到吃力,就醫才發現除了舊傷惡化,還合併有上下肢肌少症。
奇美醫院復健部主治醫師蘇炯睿表示,經檢查後,發現徐先生除了腰椎舊傷惡化引發坐骨神經壓迫症狀外,還合併有上下肢肌少症,所以才導致連以前每天都能做的家務現在也變得吃不消。
幸運的是,在醫療團隊評估後,徐先生運用超音波導引進行神經根的解套注射及自體血小板PRP注射,針對腰椎穩定結構與臀部肌肉的撕裂傷及沾黏問題進行修復治療,並搭配強化核心穩定訓練、髖關節與下肢抗阻訓練,經三個月的治療與訓練,活動時不再感到劇烈痠麻。
肌力下降要小心!奇美醫院副院長郭行道說,人體肌肉量從30歲後就開始流失,每十年約減少3%至8%,到了70歲後更可能加速流失,這就是所謂的「肌少症」。根據國健署106年至109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顯示,65歲以上人口肌少症盛行率達34.1%。
郭行道提醒,肌少症不僅只是體力下降,更影響行動力、平衡力,甚至增加跌倒、骨折與失能風險。但肌少症是可逆、可預防的,只要透過正確運動與營養補充,就有機會改善,根據文獻研究顯示,長輩每週進行至少2次肌力訓練,可搭配每公斤體重攝取1至1.2克蛋白質,不僅能維持肌肉量,還能提升生活品質活動能力,降低跌倒風險,並改善整體健康。
照片來源:奇美醫院提供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日常吃進多少塑化劑、鐵氟龍? 台灣調查驚揭四成民眾體內「它」超標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最新健康新聞
-
-
「腸阻塞」常被誤認便秘 可能是大腸癌警訊!醫提醒4大徵兆不可輕忽
(12 小時前) -
外溢保單保戶每天「這樣健走」 國壽健康調查:住院發生率減少25%
(13 小時前) -
暑假過半!近2成北市學童過重 專家教「4原則」守住健康體位
(15 小時前) -
酪梨熱量高卻能減重?專家曝「燃脂關鍵」 酪梨籽意想不到功效曝
(16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