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羅腹瀉就診人數創5年新高 醫籲避開「這食物」
![諾羅腹瀉就診人數創5年新高 醫籲避開「這食物」](https://news.pchome.com.tw/newsdata/healthcare/crwant/20250208/73898070182677316012.jpg)
[周刊王CTWANT] 近期腹瀉疫情迅速升溫,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的最新數據顯示,2025年春節期間因腹瀉就醫的人數創下五年來新高,其中超過九成病例與諾羅病毒有關。台大流行病學與預防醫學研究所兼任教授金傳春提醒,諾羅病毒變異速度快、傳染力強,民眾應特別留意飲食衛生,尤其在疫情高峰期避免食用生冷海鮮,以減少感染機會。
疾管署的監測報告指出,今年第3週因腹瀉就診的人數突破18萬7,000人,遠超過去五年同期水平。門診腹瀉就診率從第1週的2.53%攀升至第4週的3.2%,急診腹瀉就診率更從6.75%飆升至10.81%。疾管署發言人曾淑慧表示,這波疫情主要由諾羅病毒引發,確診病例中高達99.2%檢出諾羅病毒,顯示該病毒在社區中廣泛傳播。
疾管署副署長曾淑慧進一步分析,自2024年起,台灣流行的諾羅病毒株已從GII.4型轉為GII.17型,而GII.17型曾在2015至2016年間引發2波大規模疫情。由於該型病毒多年未大範圍流行,多數民眾缺乏免疫力,加上防疫措施鬆綁及社交活動恢復,導致病毒傳播風險大增。她預估,這波疫情將持續約兩週,之後才會逐步緩解。
金傳春教授解釋,諾羅病毒屬於單股RNA病毒,其傳播力與新冠Omicron變異株相當,但感染後產生的抗體無法提供長期保護,因此容易反覆感染。該病毒主要通過糞口途徑傳播,感染者接觸食物、水源或環境表面時,可能釋放大量病毒顆粒,僅需極少量(約18顆)即可引發感染。此外,病毒還可通過直接或間接接觸感染者的排泄物或嘔吐物傳播,進一步增加防疫難度。
為有效防範諾羅病毒,專家建議民眾加強個人及環境衛生,避免食用未煮熟的食物,尤其是生蠔、生魚片等高風險海鮮。若家中有感染者,應特別注意廁所清潔,使用馬桶後應蓋上馬桶蓋再沖水,並使用70%酒精消毒馬桶座,以防止病毒擴散。
曾淑慧強調,勤洗手是最簡單且有效的預防措施,尤其是在進食前和如廁後應徹底清潔雙手。若出現腹瀉、嘔吐等症狀,應盡量避免外出,以免將病毒傳播給他人。由於諾羅病毒在密閉空間如學校、安養機構和餐廳等場所傳播風險較高,民眾應提高警覺,減少不必要的接觸和群聚活動。
延伸閱讀
最新健康新聞
-
政府才增購十萬劑 大S效應退了!搶打流感「人潮剩1/10」
(38 分鐘前) -
43歲台大教授癌逝!生前曾悔「常吃泡麵、汽水」 專家揭影響
(49 分鐘前) -
防跌防護再升級 長照輔具補助輕鬆申請
(1 小時前) -
天冷孩子狂尿床原因是它! 醫:「一年齡」還尿床應馬上就醫
(2 小時前) -
肉給你吃,我吃菜就好!淺談「愧疚式教育」影響:孩子長大恐自卑
(2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