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GI食物中竟然有果糖? 專業醫:糖尿病族群可「適量」攝取

[周刊王CTWANT] 現代飲食中廣泛使用的果糖,雖然甜度高且口感清爽,但其對健康的潛在風險不容忽視。目前大眾普遍認為果糖對健康十分有害,但內分泌新陳代謝科醫師陳潔雯日前表示,果糖不僅存在於許多日常食品中,包括早餐麥片、糖果、巧克力及手搖飲等。但其實果糖是屬於GI食物,糖尿病族群是可以「適量」攝取的。
雖然近年醫界對於果糖影響健康一事頻頻示警,尤其在過量攝取的情況下,果糖更與多種代謝性疾病密切相關。陳潔雯在FB粉絲專頁發文也提到,根據2023年發表於《英國醫學期刊》的研究指出,果糖對人體健康的三大主要威脅包括肥胖、脂肪肝與痛風。首先,果糖會促使小腸絨毛生長,進而提高對食物中熱量與營養的吸收率,使身體更容易囤積脂肪,肥胖風險因此上升。
其次,在腸道中被發酵為乙酸後,果糖會參與脂肪合成所需的乙醯輔酶A生成,加上其抑制肝臟分解脂肪的能力,使得脂肪易堆積於肝臟,引發或惡化脂肪肝。最後,果糖的代謝也會妨礙腎臟正常排除尿酸,提升痛風發作的機率。
但陳潔雯醫師在文中也提到,但果糖並非全然有害,果糖因其低GI(升糖指數)特性,相對不易引發血糖劇烈波動,對於糖尿病患者反而是可用的糖類替代來源。
陳潔雯醫師解釋,果糖主要由肝臟代謝,與蔗糖進入體內後迅速轉為葡萄糖並刺激胰島素分泌不同,因此被應用在糖尿病患者的能量補充食品中。對糖尿病族群而言,果糖在「適量」攝取下,反而可能成為控制飲食的一部分。
但陳潔雯醫師也提醒,許多市售食品中添加的「高果糖糖漿」並非純果糖,通常還包含葡萄糖及其他寡醣,其對胰島素仍具刺激性,不但無法發揮果糖的代謝優勢,還可能加重血糖控制的困難。因此,消費者即便是糖尿病患者,也不可因果糖標示而掉以輕心。
陳潔雯表示,真正達到健康與口感兼顧的關鍵在於控制「添加糖」的總攝取量。依據目前的健康建議,成人每日添加糖攝取應不超過25克,即約6茶匙;而含糖飲料則建議每週不超過一杯,容量約200至355毫升。這樣的攝取量不僅有助預防脂肪肝與肥胖,也能降低痛風風險,讓果糖在生活中發揮適度的甜蜜角色,而不致危害健康。
延伸閱讀
最新健康新聞
-
-
65歲以上女性必檢查!骨質流失速率驚人 鈣、維生素D這樣吃才有效
(14 小時前) -
葉欣眉驚傳「直腸神經內分泌瘤」!微創手術後住院5天 醫:存活率88%
(14 小時前) -
8歲妹被鉛筆刺傷!3個月後竟慢性骨髓炎 醫動手術驚:還嵌在腳裡
(15 小時前) -
肩膀疼痛要熱敷或冰敷?醫師分析差異、適用情況 小心用錯反而越敷越痛!
(15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