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
( --° / --° )
氣象
2025-05-26 | 周刊王

叫不醒的小朋友看過來 哈佛研究賴床行為「破壞整體睡眠品質」

叫不醒的小朋友看過來 哈佛研究賴床行為「破壞整體睡眠品質」
(示意圖/pixabay)

[周刊王CTWANT] 「再睡五分鐘」這件事情,是許多人每日起床前的「必經儀式」。但神經科臨床鄭淳予醫師表示,根據5月《Scientific Reports》刊登的一項大型研究指出,這種行為反而是破壞睡眠品質。如果平均每日賴床11分鐘的話,相當於每月損失6小時的有效睡眠。

鄭淳予醫師在FB發文表示,這項研究是由哈佛醫學院的研究團隊所進行,其中分析超過21,000名智慧手機使用者、超過300萬筆睡眠數據後發現,超過半數的人(56%)每天都會按下貪睡鍵,尤其是作息混亂或晚睡者,更容易養成這樣的習慣。

從統計來看,女性貪睡的情形較男性普遍,普遍睡眠不足有關。研究中顯示,這些習慣者每天平均會多賴床11分鐘,等於一個月約損失近6小時的有效睡眠。對重度使用者來說,一天的貪睡時間甚至可能逼近20分鐘。

但這樣「賺來」的短暫回籠眠,真能補眠嗎?答案是否定的。

鄭淳予醫師解釋,事實上,清晨正值「快速動眼期睡眠」(REM sleep)高峰,這段時間對大腦的記憶與情緒調節至關重要。而當民眾每當按下鬧鐘的貪睡鍵,睡眠週期就被打斷,導致淺眠與碎片化的睡眠品質,不但無法真正恢復精神,還會延長所謂的「睡眠慣性」(sleep inertia),也就是那種醒來後的昏沉狀態。結果就是你越貪睡,反而越難真正清醒。

為此,鄭淳予醫師也分享了幾個實際可行的對策。首先建議只設一個鬧鐘,將時間定在「最後一定得起床」的時刻,鬧鐘一響就果斷起身。其次是調整晚上的作息,別讓滑手機或追劇拖延睡眠;而將鬧鐘放在遠離床鋪的地方,也能強迫自己起床關掉鬧鐘。

鄭淳予醫師也提到,規律作息也很重要,不分平日或假日都維持固定的睡眠與起床時間,讓生理時鐘穩定運作。而起床後若能馬上拉開窗簾、接觸陽光,光線刺激會迅速喚醒大腦,提高清醒程度。

鄭淳予醫師也提到,自己每天早上起床後第一件事就是走到窗邊曬太陽,深呼吸,讓自己迅速回神。

鄭淳予醫師強調,貪睡並不是照顧自己的方式,反而會拉低整體睡眠的品質。真正的自我照顧,是給自己一整晚不中斷、穩定且充足的高品質睡眠。唯有如此,白天的精神與專注才能真正恢復。對經常覺得早上難起床、整日無力的人來說,或許該從戒掉貪睡鍵這件小事開始做起。

延伸閱讀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健康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