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29°
( 31° / 27° )
氣象
2025-09-16 | 周刊王

喝太多水也傷腎!營養師列「10大喝水壞習慣」 恐增心肌梗塞風險

喝太多水也傷腎!營養師列「10大喝水壞習慣」 恐增心肌梗塞風險
營養師高敏敏點出10大喝水NG習慣。(示意圖/Pexels)

[周刊王CTWANT] 明明有喝水卻老是口渴?小心喝錯方式反傷身!營養師高敏敏提醒,許多人每天補充足量水分,卻仍感到乾渴、疲憊,甚至出現代謝問題,很可能是誤踩了「喝水壞習慣」。她整理10種常見錯誤喝水方式,提醒民眾避免水沒喝對反造成腎臟負擔、血液濃縮、甚至增加中風與心肌梗塞風險。

1. 每天喝水不足1000c.c卻不自知

長期缺水會造成精神不佳、代謝緩慢、泌尿道感染反覆發生,甚至引發高血壓、痛風、結石。應記錄每日飲水量,建議補水為體重的3%~4%,並平均分次飲用,避免一次狂灌。

2. 過量喝水以為有益健康

水喝太多恐稀釋電解質,造成低鈉血症、腎臟過勞,長期甚至引發腎絲球硬化。補水上限不宜超過體重4%,切勿急速大量飲水。

3. 有限水需求卻強灌水

如心衰竭、肝硬化、洗腎者若大量飲水,可能導致急性肺水腫。建議依「昨日尿量+500~700ml」調整總飲水量。

4. 偏愛礦物質水取代白開水

特殊瓶裝水電解質濃度高,易加重腎臟負擔,特別是腎病患者應避免。家中自來水經濾淨煮沸即可,無須依賴礦泉水。

5. 起床後第一杯水太晚喝

清晨水分流失最明顯,若不補充,血液濃縮恐增中風、心梗風險。建議醒前先坐床邊,喝下250ml溫開水。

6. 因頻尿或糖尿病怕跑廁所就少喝水

長期不補水會讓原有疾病加重,腎功能下降更快。優先處理頻尿問題,並維持規律飲水習慣。

7. 覺得天冷就懶得喝水

低溫會降低口渴感,但水分仍持續流失,可能導致血液濃稠、心腦風險上升。每2小時定時喝水,即使不渴也要補充。

8. 睡前大量喝水干擾睡眠

會引起夜間頻尿、干擾自律神經,長期恐影響免疫與代謝功能。晚餐後飲水控制在總量的20%,睡前3小時內不超過150ml。

9. 用含糖飲料代替白開水

含糖或含咖啡因飲品不只利尿,還會加重代謝壓力與腎負擔。以白開水為主,飲料不超過液體攝取10%,優先選擇無糖茶類。

10. 運動、泡湯後猛灌白水

大量出汗會伴隨電解質流失,若只補水會造成低鈉,嚴重恐腦水腫昏迷。可搭配低糖運動飲料或加鹽開水,補水也補鈉鉀。

高敏敏提醒,補水是每日最基本的健康管理。建議養成正確喝水習慣,選對水質、分次飲用,才能真正守護腎臟與代謝健康,不讓水成為健康破口。

延伸閱讀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健康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