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25°
( 27° / 23° )
氣象
2025-11-23 | 周刊王

冬天更想賴床? 醫解答「不是懶、怕冷」:身體正恢復原廠設定

冬天更想賴床? 醫解答「不是懶、怕冷」:身體正恢復原廠設定
黃軒表示,冬天更容易起不來是正常現象。 (示意圖/unsplash)

[周刊王CTWANT] 冬天更容易賴床是懶、怕冷或生病嗎?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解釋,冬季清晨很難醒,可能不只是單純怕冷,而是身體在啟動「生命的原廠設定」,從血管、荷爾蒙、從體溫到大腦波,優先處理「保溫模式」,才會讓人沒有餘力快速起床。

黃軒在臉書粉專「黃軒醫師 Dr. Ooi Hean」撰文道,人在受冷時,最先啟動的是周邊血管收縮,皮膚、手腳的血管迅速縮小,讓血流往心臟、肺、腦集中,棕色脂肪、肌肉、心血管系統都會一起上場,而這些生理反應,就是用不同方式在「省熱+生熱」。

黃軒直言,這樣的情況下,人體自然比較適合「活下來」,意味著不會一早上就精神抖擻、想去上班,「冬天早上你整個人懶洋洋,這是正常生理現象。身體把熱量,先拿去內在身體『保溫』,你沒那麼多餘力立刻起床。」

至於為何冬天會更想賴床?黃軒指出,真正決定醒不醒得來的不是鬧鐘,而是生理時鐘和褪黑激素,褪黑激素在「黑暗」時分泌,在「光照」下降低,而冬天夜長日短,黑的時間拉長,褪黑激素分泌的「時間軸」也跟著拉長,一項在北歐做的研究也顯示,冬天清晨7點的褪黑激素濃度明顯比夏天高,「冬天同一個時間,你的大腦『還覺得是夜班』呢!」

黃軒表示,除了「冷」、「褪黑激素」等因素外,「睡眠慣性」也有影響,即使溫度剛剛好,剛醒來那段迷迷糊糊、腦袋像當機的感覺,就是「睡眠慣性」;研究顯示,剛醒來的那一段時間,注意力、反應速度、工作記憶都明顯下降,而這種「剛醒來的笨笨狀態」,可以持續15分鐘到1小時以上。

黃軒提到,日本一項研究發現,如果反覆按下鬧鐘的「貪睡按鈕」,「睡眠慣性」反而拖更久,這是因為大腦被迫在短時間內「醒一下又睡回去」好幾輪,就像電腦一直被強制關機重開,開機時間只會越拖越長。

黃軒提醒,若冬天早上比較難醒、會想賴床,起來後活動一下、曬曬太陽就慢慢清醒,且白天精神大致還可以,多半只是正常的生理反應、生活型態配合得不好,並不是生病;但如果在冬天以外的季節也很難起床,白天常常昏昏欲睡、開會開車都快撐不住,且睡很久還是覺得完全沒恢復,合併打呼很大聲、呼吸中止、情緒暴躁、頭痛等症狀,可能不是單純「冬季懶散」,而是要思考睡眠呼吸中止、憂鬱症、甲狀腺問題、作息混亂等其他心肺疾病因素。

「起床慢,不代表你很懶!」黃軒強調,「冷天起不來」是人體為了保暖與節能,啟動的古老生存機制,且冬天清晨的褪黑激素本來就比較高,加上「睡眠慣性」是真實存在的生理狀態,會更讓人起不來。

延伸閱讀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健康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