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血壓不只頭暈!手腳冰冷、無法入睡也要小心 營養師授飲食3秘訣改善
你是否曾經在蹲下後站起來時感到頭暈,甚至眼前一片黑霧?或者經常感到手腳冰冷,無論怎麼睡都提不起精神?這些症狀可能並非單純的疲累,而是低血壓的警訊。
▲ (圖/高敏敏營養師&白袍聯盟)
低血壓的警訊與成因
低血壓是指血液在血管中的壓力不足,通常定義為低於90mmHg。當血壓過低時,血液無法有效供應到身體各處,導致一系列不適症狀,包括頭暈、視力模糊、疲倦、全身無力、手腳冰冷,甚至在嚴重情況下可能引發休克。
低血壓的成因多樣,可能包括:
- 缺乏水分:身體脫水或血液水分不足。
- 大量出血:體內血液不足,導致血壓驟降。
- 血管問題:如血管老化、三高(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彈性不佳。
- 藥物影響:如控血壓藥、抗凝血藥、抗憂鬱藥物。
- 姿勢改變:如突然站起,血液無法及時供給大腦。
- 疾病影響:心臟病、糖尿病、過敏等。
- 懷孕:孕期可能導致血壓下降,產後通常會恢復。
飲食與生活習慣調整
如果你經常受到低血壓困擾,以下飲食建議或許能幫助改善:
1. 補充鹽分:鈉離子有助於保留體內水分,維持血壓。運動後或大量流汗後,可以適量補充鹽分,如運動飲料、鹽糖或一小搓鹽巴。但需注意,並非鼓勵每天攝取過量鹹食。
2. 攝取咖啡因:咖啡因能促使血管收縮,提高血壓。適量攝取咖啡、茶、可樂或巧克力,但每日攝取量應控制在300毫克以下,以免對健康造成不良影響。
3. 增加鐵質、葉酸與維生素B12:這些營養素是合成血紅素的重要成分,有助於增加血紅蛋白,促進氧氣流向腦、心、肌肉等組織。建議多食用小魚干、海帶、深色蔬菜、糙米、堅果類、牛奶、瘦豬肉及豆類。
日常監測與醫療建議
除了飲食調整,低血壓患者應保持充足的水分攝取,並定期監測血壓,遵循醫生的建議。若症狀持續或加重,務必及時就醫,以確保健康狀況。
低血壓雖然常被忽視,但其對健康的影響不容小覷。透過正確的飲食與生活習慣調整,我們可以有效改善低血壓帶來的不適,擁有更健康的生活。希望每個人都能關注自身健康,及早發現並處理潛在問題。
更多eNews報導
26歲百萬網紅驚傳車禍!遭甩飛車外慘亡 「死亡預告成真」網嚇壞
18億Gmail用戶注意!Google發布紅色警報:接到「1類電話」立即掛斷
最新健康新聞
-
-
打破早期荷爾蒙陽性乳癌「5年過關」迷思 醫籲3族群注意復發風險
(3 小時前) -
端午美食有「粽」點 閃開健康地雷顧腸保胃這樣吃
(4 小時前) -
AI心電圖世壯運展成效 62歲翁及時手術避免心肌梗塞風險
(5 小時前) -
新北市麻疹新增2例!4天足跡橫跨北北桃 曾逛新莊好市多、搭捷運新蘆線
(5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