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水錯誤小心腎衰竭!營養師揭「10壞習慣」 冷空氣不喝恐怕中風、心梗
喝水是維持健康的基本需求,但你知道嗎?即使每天都有喝水,卻可能因為錯誤的習慣而導致健康問題。營養師高敏敏提醒,喝水不僅僅是補充水分,還需要掌握正確的方法,才能真正保護身體。以下是常見的十大喝水壞習慣,看看你中了幾項!
▲ 喝水這樣做小心腎衰竭!營養師揭「10壞習慣」 1錯誤恐怕中風、心梗。(圖/shutterstock)
1️⃣ 每天喝水不足1000c.c.卻不自覺
許多人在不知不覺中喝水量不足,長期下來可能導致腎臟缺水,進而引發精神不佳、感冒、代謝緩慢等問題。正確做法是記錄每日喝水量,確保達到體重的3%~4%。隨身攜帶白開水,平均分次飲用,每天至少8次。
2️⃣ 過量喝水以為很健康
過量喝水會稀釋體內電解質,可能導致低鈉血症和低血鉀,甚至引發腎絲球硬化。一般人每日補水應為體重的3%~4%,切勿超過4%。
3️⃣ 身體必須限水卻大量喝水
若有心臟衰竭、肺水腫等情況,身體需要限水,過量喝水可能引發急性肺水腫。限水者應依照前一天尿量加上500~700ml來計算每日水量。
4️⃣ 偏好特殊礦物質瓶裝水
長期飲用富含過多電解質的瓶裝水,對慢性腎衰竭患者可能增加腎臟負擔。建議使用經過簡單過濾和煮沸的自來水作為主要飲水來源。
5️⃣ 起床第一杯水太晚喝
睡眠中會因尿液製造、呼吸和流汗而失水,若不及時補水,可能增加清晨中風與心梗風險。建議半夜少量補水,早起前先坐床上喝250ml溫開水。
6️⃣ 怕跑廁所,刻意少喝水
因糖尿病、攝護腺肥大等問題而減少喝水,可能加速病情惡化。應先治療頻尿問題,無論有無症狀,都要維持規律且足夠的飲水。
7️⃣ 覺得冷就不想喝水
在冷空氣下長時間不喝水,會使血液濃縮,增加腎臟負擔及中風、心肌梗塞風險。即使不渴,也要每2小時主動喝水。
8️⃣ 睡前喝很多水
睡前大量喝水會影響睡眠,導致夜間頻尿與自律神經失調。晚餐後飲水量應控制在當日總量的20%以內,睡前三小時不超過150ml。
9️⃣ 喝飲料代替水
長期用含糖飲料代替水,會增加腎臟負擔,甚至引發代謝症候群。應以白開水為主,飲料不超過每日液體攝取的10%。
運動後狂灌水
運動後狂灌水會稀釋電解質,可能導致低鈉症狀。應補水同時補充電解質,選擇低糖運動飲料或少鹽白開水。
營養師提醒,補水是每天的基本保養,不僅影響腎臟健康,還關係到身體循環代謝。選對水質、分次飲用至所需水量,才是保護身體的正確方式。快檢查你的喝水習慣,讓健康從喝水開始!
▲ 喝水這樣做小心腎衰竭!營養師揭「10壞習慣」。(圖/高敏敏營養師&白袍聯盟)
更多eNews報導
颱風季來了!10天後恐現「颱風窩」 氣象專家示警:規模恐超丹娜絲
賀瓏「公開天殘遺書」掀議!友人怒揭真相 凱莉不捨5字力挺被讚爆
最新健康新聞
-
-
嘴乾恐非單純「火氣大」 醫示警:免疫系統恐出問題
(2 小時前) -
連假後吃得健康卻難瘦? 醫師解答關鍵在「它」
(2 小時前) -
在不孕與代孕之間,該如何向家人揭露?過來人教「1招」先選擇沉默
(2 小時前) -
免疫負債與免疫竊盜讓呼吸道疾病全年不休,嬰幼兒與高風險族群應提早接種疫苗建立防護
(2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