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29°
( 32° / 28° )
氣象
2024-06-14 | 常春月刊

紙碗裝熱湯、微波食物沒拆保鮮膜小心致癌!醫提「防範3秘訣」 不沾鍋出現1情況也別用


紙碗裝熱湯、微波食物沒拆保鮮膜小心致癌!醫提「防範3秘訣」 不沾鍋出現1情況也別用

塑膠製品充斥於日常環境,嚴重影響健康。國衛院、台北醫學大學營養學院食品安全學系1項研究發現,與其他先進國家相較,國人體內塑化劑濃度含量高出2到7倍。台北醫學大學營養學院院長謝榮鴻提醒,外食族應避免使用塑膠袋或紙碗來裝熱食,微波食物時務必先去除外面的保鮮膜。

塑化劑屬於環境荷爾蒙 恐致不孕與癌症風險


2011年國內發生塑化劑事件後,食藥署加強稽查食品添加物,北醫這項研究於2013至2016年執行,蒐集年齡介於7至97歲的2000位民眾尿液,分析其中鄰苯二甲酸酯類塑化劑代謝物濃度。

結果顯示,塑化劑代謝物濃度高於許多其他先進國家,其中鄰苯二甲酸酯類塑化劑DEHP,部分代謝物濃度甚至是美國、加拿大、德國的2到7倍,18歲以下孩童暴露情況高於成年人。

塑化劑等內分泌干擾物質(EDCs)屬於「環境荷爾蒙」,如果長期接觸,容易影響性荷爾蒙、甲狀腺素、胰島素等正常荷爾蒙作用,另會降低睪丸功能、干擾月經周期、影響兒童生長發育、增加不孕與癌症風險。

至於汙染原眾多,除了與食物汙染有關,也可能為經常使用塑膠保鮮盒、保鮮膜,這項研究發現,3大主要汙染途徑,分別為:(1)塗層已經磨損,仍使用不沾鍋、(2)常以塑膠袋、紙碗裝熱湯。(3)食物包裹保鮮膜,就直接微波。其中又以食品包裝風險最高。

台北醫學大學食品安全系副教授廖凱威提醒,紙類免洗餐具大部分採用複合材質,在紙漿外層加上一層防水、防油的塑膠膜,食物溫度愈高,塑膠釋放有害物質的風險就愈多。


如何減少塑化劑對於人體的危害?

北醫大食安中心提出3大秘訣:


1.平時不使用有損傷的美耐皿餐具及不沾鍋,如表面破裂,就應捨棄不用。

2.不用低密度聚乙烯(LDPE)材質餐具盛裝熱食

3.自備環保餐具,正確使用與食材接觸的容器與廚具。


廖凱威強調,國人塑化劑的暴露來源與塑膠使用的關連性最高,「塑膠不是不能用,而是應正確使用。」,使用時,應該注意熱食的溫度,以及容器表面是否完整,盡量減少使用一次性塑膠餐具,以及以淋膜紙餐盒及塑膠袋盛裝熱食,以免暴露環境荷爾蒙。

(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文章授權提供/NOW健康、圖片來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

延伸閱讀:
·微波爐加熱食物恐釋大量塑膠微粒!醫示警:合格容器也會 3用法避免吞毒
·不只塑膠害罹癌率up!她用環保餐盒體內塑化劑仍超標 醫點名「2物品」也藏塑膠微粒:超意外

最新健康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