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沒有食物過敏,現在卻很多食物碰不得? 醫揪「5大罪魁禍首」:沒有好好咀嚼也中
天氣忽冷忽熱,過敏族群可能常出現「哈啾」、流鼻水、眼睛發癢、皮膚紅腫等症狀。季節變換之際溫差變大,免疫系統容易被誘發,身體也容易出現各種不適症狀,如何從生活中來提升免疫力呢?
腸道不健康 當心影響全身免疫
腸減重專科暨家醫科醫師楊智雯表示,腸道是人體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免疫防線,近7成的免疫細胞都集中在腸道中。腸道內的菌叢,尤其是益生菌,對免疫系統的穩定運作至關重要。良好的腸道環境能幫助對抗外來病菌,保護身體免受感染。
腸道不健康的患者,不僅會出現消化不良、便秘等症狀,還可能引發全身性問題。因為當腸道菌叢失衡時,體內的免疫系統也可能受到影響,造成免疫過度反應,導致過敏、慢性發炎等病症,這也是為什麼要強調腸道健康對全身免疫的影響。
這些飲食行為 恐致腸道慢性發炎、腸道菌失衡
一位40多歲的女性患者,每天都要喝上2杯含糖手搖飲,下班後到超商買一支霜淇淋,回到家還要打開洋芋片追劇紓壓,長久下來,腸道細菌受到破壞,常有腹脹、腹痛、腹瀉的症狀,還出現慢性蕁麻疹,近幾年每到換季就要去皮膚科報到,以前從來沒有食物過敏,現在很多食物都碰不得,一吃就過敏。
經過檢查,發現她的腸道正處於慢性發炎,腸道菌也失衡了。因此,先請她戒除這些加工食品,透過正確的飲食,輔以益生菌和腸道消化酵素,一步步將她的腸道修復。本來她以為一輩子只能和蕁麻疹和平共處、只能吃一輩子的抗組織胺,沒想到腸道改善後,再也沒有先前的症狀。
日常生活如何做好腸道保養?
想要保養好腸道,楊智雯指出,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以下4個要點:
1、均衡飲食:多攝取蔬菜、全穀類等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避免高脂肪、高糖的飲食。
2、適量運動:運動有助於促進腸道蠕動,維持良好的消化功能。
3、補充水分:充足的水分攝取能幫助腸道健康運作。
4、紓壓:維持腸道蠕動和消化功能,確保腸道菌叢的平衡。
遠離腸道失守 千萬別做這5件事
除了提供給大家腸道保養的方法,楊智雯也要提醒大家不要讓腸道護城河失去功能的5大NG行為:
1、高脂肪、高糖和加工食品:這些食物會損害腸道黏膜,可以吃各式各樣的原型食物,避免單一的食物種類,才能讓腸道菌叢多元性足夠。
2、吃東西沒有好好咀嚼:沒有好好咀嚼食物的話,這些食物會以大分子狀態進到腸胃,不容易消化吸收,很容易被免疫系統視為外來物,引起免疫反應造成發炎。
3、缺乏消化酶跟胃酸不足:如果缺乏足夠的消化酶,食物就不能夠完全被消化。胃酸具有強酸性之外,還能夠激活胃蛋白酶,將蛋白質分解成比較小的多肽、胺基酸,讓身體更容易吸收。
4、不要殺到好菌:缺乏膳食纖維的飲食,不利於讓腸道好菌的生長,壞菌就會伺機而生,透過直接及間接影響,讓腸道屏蔽功能受損;長期使用抗生素殺菌,腸道菌也難逃一劫,可以吃富含益生菌的食物,例如優格或發酵食品(像是泡菜、酸菜、納豆等),幫助腸道養好菌。
5、留意慢性壓力:壓力會影響到對飲食的選擇、影響腸道功能以及腸道菌,進而傷害腸胃道黏膜,可以每天撥30分鐘運動,晨跑、瑜珈、冥想等都可以幫助減壓。
(圖片來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
延伸閱讀:
·「這7種屁味」超不尋常!醫示警 飄甜味或果香味小心跟糖尿病有關
·中醫師圖解「便祕按5處」秒順暢! 大推1通便飲料必喝:情緒、免疫力都顧到了
最新健康新聞
-
-
很累卻睡不著?藥師推「4好眠營養素」擺脫淺眠早醒 這3種食物晚上別碰
(4 小時前) -
以前沒有食物過敏,現在卻很多食物碰不得? 醫揪「5大罪魁禍首」:沒有好好咀嚼也中
(4 小時前) -
過年一堆人發燒狂咳「連醫生也中鏢」 他疑被小孩傳染A型流感:醫師比你更燒
(5 小時前) -
適度運動 提升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生活質量的關鍵
(6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