膠囊藥品打開、咬破吞入效果比較好?專家解答 水配不夠小心害胃灼傷
膠囊是1種常見藥品劑型,方便吞服,且可避免藥品氣味過於刺鼻,但部分民眾因吞嚥困難而將膠囊打開或咬破膠囊服用,食藥署提醒,這是錯誤的用藥方式,會破壞藥物釋放速率和作用時間,進而影響藥效,或是刺激胃部,引發腸胃不適。
膠囊咬破服用! 恐提前溶解引起問題
食藥署表示,膠囊可分為「緩釋膠囊」、「腸溶膠囊」等2大類,前者可在較長時間內逐漸釋放藥品成分,後者會在腸道釋放藥品成分,進而達到最佳的藥物治療效果。
若將膠囊打開或咬破服用,藥品成分容易在口中、胃中提前溶解,除了會導致原來設計的藥效緩慢釋放的效果被破壞之外,也可能會導致其他服藥問題,例如增加對胃部的刺激。食藥署提醒,吞嚥困難的患者應諮詢醫師或藥師,選擇合適的劑型及服用方式。
此外,膠囊劑型藥物在服用時應搭配足夠的溫開水或冷開水,否則在口腔乾燥的情況下容易卡在食道,服用足夠的水可以幫助膠囊順利進入胃部,但是要注意避免使用熱開水,以免高溫軟化膠囊外殼,造成服用上的不適。
吃藥配水多重要? 專家:水不足恐釀危害
前台北市藥師公會理事長張文靜表示,服用藥物時,必須搭配足夠的開水,如果水份不夠,藥物可能黏附在食道黏膜,或是胃壁黏膜,造成黏膜表面灼傷,造成傷害。
因為藥物可能偏酸性、偏鹼性,只要水份不夠,膠囊表面就可能附著在黏膜表面,造成黏膜灼傷。此外,也可能讓藥物提早崩散,降低預期治療效果。張文靜強調,在服用一般膠囊錠劑藥物時,應配足夠的水。
事實上,吞食健康食品,也必須合併大量開水,張文靜表示,曾有一名30多歲女性服用減重藥物,因為水喝得不夠多,以致錠劑附著在食道黏膜,原本應該在胃部膨脹的纖維錠,卻提早在食道膨脹開來,以致引發身體不適。
值得注意的是,服用藥物之後,不可馬上躺平,這也可能增加沾黏食道的風險,一般建議,服用睡前藥物的最佳時間點為躺床前半小時。
(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文章授權提供/NOW健康、圖片來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
延伸閱讀:
·專家示警「這些食物」會干擾藥效,千萬別一起吃! 起司、全麥麵包都上榜
·服藥後千萬別做! 專家警告:「這些姿勢」恐讓藥效失靈、灼燒食道
最新健康新聞
-
-
一樣80%的巧克力苦度卻不同?農業部曝「%數」真正含意
(7 小時前) -
天冷易誘發「偏頭痛」!醫:疼痛頻率增 伴隨「3類症狀」要當心
(8 小時前) -
假期美食吃太多,血糖、膽固醇飆升?醫籲:5大控糖關鍵+連續血糖監測
(8 小時前) -
大S猝逝爆搶打流感疫苗!醫籲:流感後更要防「這個」頭號殺手細菌乘虛而入
(8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