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質與魚類營養雙效護體!強化免疫、保腦護心一把罩
人體中有6至7成是水分,其餘最多的營養素就是蛋白質,包括毛髮、肌肉、酵素、抗體、荷爾蒙、血球、血管、皮膚、結締組織、神經傳導物質等等,皆是由蛋白質所構成,而且,腦細胞有35%也是由蛋白質組成。
康寧醫院營養師陳詩婷說,一旦身體缺乏蛋白質,人是無法被架構起來的,也因此,若缺乏蛋白質,人的頭髮會掉、消瘦、免疫力下降、荷爾蒙不足等狀況都會發生。其中,蛋白質之於人體,到底有哪些功能?
蛋白質的5大功能
蛋白質是人體的建築材料,嬰兒從小小的胚胎開始,就必須利用蛋白質來形成肌肉、血液、神經、骨骼、毛髮等;而成年人也需要透過蛋白質,來更新老化的組織、修補受傷的機體。
1公克的蛋白質可以產生4大卡的能量,除了可以用來組織建造與修補的重要來源外,蛋白質也像碳水化合物、脂肪一樣,可用來燃燒並提供能量;但因蛋白質的功用實在太重要了,而且熱量利用率偏低,非到萬不得已,身體是不會燃燒蛋白質產能的,因為這樣對身體是很不划算的。
蛋白質在細胞中可做為催化化學反應的激素,譬如消化酵素等,同時也是身體合成各種荷爾蒙的重要成分,例如內分泌激素、胰島素、升糖素等;最重要的是,蛋白質是體內防禦的重要關鍵,因為抗體的主要組成成分就是蛋白質。
蛋白質可以攜帶各種物質,幫助身體完成吸收、運輸的作用,例如脂蛋白可以運送三酸甘油酯、膽固醇等。
5、神經傳導功能
蛋白質具有作為神經傳遞的物質,譬如色胺酸是血清素的前驅物,若缺乏的話,可能會導致憂鬱的現象;另外,甘胺酸是血紅素的前驅物;酪胺酸是腎上腺素、多巴胺的前驅物等。
魚類的10種營養價值
比起其他動物性脂肪,魚肉含的不飽和脂肪酸比較高,尤其是Omega-3脂肪酸,研究證實,每週吃5次以上魚肉的人,罹患冠心病的比例減少了64%,這是因為Omega-3脂肪酸可以降低血液中的三酸甘油酯,能幫助血栓的軟化,降低心血管疾病的發生風險。
2、幫助腦部發育
魚類脂肪含豐富EPA與DHA,對於腦部正在發育的寶寶有很大的好處,研究發現,DHA可以使腦神經間的訊息傳達順暢,增強記憶力、反應與學習能力;更有研究發現,EPA與DHA還有預防及改善失智症的症狀。
不僅幼兒發育需要EPA與DHA,成年人也需要。研究發現,適量攝取EPA與DHA,對於改善視力、預防青光眼和黃斑部病變等疾病,都很有幫助。
魚類的脂肪含量低、水分多,在營養學的分類上,一般魚類幾乎都屬於低脂肉類,每份僅含3克的脂肪(注意:鱈魚及鮭魚為中脂,秋刀魚為高脂),平均熱量約75大卡;而一般的牲畜幾乎都是中脂肉,每份含5公克的脂肪,平均熱量約120大卡
魚類含有身體所需的微量元素,包含銅、碘、鎂、鉀、鐵等礦物質,可以幫助身體各種催化反應的進行。
一些體積小的魚類,譬如香魚、沙丁魚、吻仔魚、小魚乾等,可以整條吞食的魚類,都是絕佳的鈣質來源,適量攝取可以改善骨質疏鬆的狀況。但血膽固醇較高的人就不建議多吃,因內臟本身的膽固醇比較高,也因此整條吞食的魚類,吃進肚的膽固醇含量相對較高。
魚類的肝臟中含有豐富的脂溶性維生A及維生素D,而魚類則有豐富的水溶性維生素B12、B6、菸鹼酸等,可以幫助蛋白質更好被吸收利用。
刊登在《英國醫學期刊》的報告中,發現每天多吃進0.1克的魚油,就能降低5%的乳癌風險,這是因為魚類含有豐富的多元不飽和脂肪酸,與強化免疫系統有很大的益處。
研究發現,一週吃兩次以上的魚類,可以降低女性25%的憂鬱風險。這是因為魚類的大量Omega-3脂肪酸,會和女性的黃體素結合,進而促進腦部運作,降低憂鬱的情況。
10、幫助傷口癒合
魚類含有非常豐富的蛋白質,而且肉質非常好消化吸收,因此,很適合身體有傷口、手術開刀的人,可以幫助傷口的癒合。
(記者陳大樂、圖片來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
延伸閱讀:
·營養師警告「這1種魚」會影響智力,真的要少吃! 尤其魚皮、魚內臟重金屬最易殘留
·如何正確清洗生鮮魚肉?生鮮專家提醒:生鮮魚肉受污染6地雷
最新健康新聞
-
-
女生也會有喉結?擔心是健康出問題?醫列伴隨「4症狀」要就醫檢查!
(13 小時前) -
10歲童檢查驚見「肝臟一片白」!醫揪「這些日常習慣」養出脂肪肝 別以為是抽高本錢
(15 小時前) -
「無糖綠茶+半糖紅茶」止咳?中醫師解答 小心反而更難好
(15 小時前) -
月經來不能吃冰?生理期禁忌飲食一次看! 吃「這些」補一下可能有反效果
(16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