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
( --° / --° )
氣象
2025-04-13 | 常春月刊

止暈藥吃不停?當心背後是「狹心症」在作怪!


止暈藥吃不停?當心背後是「狹心症」在作怪!

70歲的王太太兩年前開始出現頭暈問題,曾至耳鼻喉科檢查,並未發現眩暈症等相關疾病,僅透過止暈藥物緩解症狀,但服藥兩年後仍未改善。她轉而就診神經內科,同樣未找出腦部異常。最終轉診國泰醫院心血管中心,才發現原來是右冠狀動脈狹窄導致心肌缺氧,確診為狹心症。

國泰醫院心血管中心主治醫師張釗監指出,狹心症為冠狀動脈疾病的一種,由於血管狹窄導致心肌供血不足,雖然多數患者會出現胸悶、胸痛,但也有少數病人以頭暈、腹痛等「非典型症狀」表現,甚至無明顯症狀。

這名病人過去有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等「三高」病史,停經後又缺乏荷爾蒙保護,加上體重過重、飲食油膩、運動量少,長期未好好控制慢性病,才讓血管持續惡化。所幸及早確診治療,避免發生暈倒、腦出血、心肌梗塞,甚至猝死的憾事。

高危險族群要當心,狹心症可能悄悄上身

根據衛福部統計,心臟病為國人第二大死因,每年奪走超過兩萬人性命。以下族群為狹心症高風險族群,應提高警覺:

40歲以上男性

60歲以上女性

停經後女性

三高患者(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

體重過重、缺乏運動

長期抽菸、壓力大

有冠狀動脈疾病家族史者

張釗監提醒,天冷、季節變化、劇烈運動、情緒起伏都可能誘發狹心症。民眾若出現胸悶痛、氣喘或莫名頭暈,應儘早就醫檢查,避免延誤病情。

診斷與治療方式:不只裝支架

目前醫學可透過以下檢查協助診斷冠狀動脈疾病:

心電圖

心臟超音波

核子醫學檢查

心導管攝影

一旦確診為狹心症,治療方式包括:

藥物控制

氣球擴張術

心血管繞道手術(搭橋手術)

然而,並非每位病人都適合裝支架。以下情況為裝置禁忌:

對支架材質過敏(如不銹鋼、鈷鎳)

無法使用抗凝血藥物者

病灶部位不適合裝支架

綜合評估風險過高

頭暈該看哪一科?三大科別這樣分!

很多人以為「頭暈」只是小事,但其實背後可能是多種系統的疾病在作祟。那頭暈到底該看哪一科?以下為專家建議:

耳鼻喉科:頭暈但無明顯神經症狀(如梅尼爾氏症、耳石症)

神經內科:伴隨不平衡、步態異常、手腳無力等神經症狀

心臟內科:伴隨胸悶、昏厥、心悸,或排除其他病因仍找不到原因

若情況複雜、病因不明,也可先至家醫科或一般內科,由醫師協助轉診至適當科別。

專家建議:日常預防從生活做起

張釗監提醒,預防冠狀動脈疾病的關鍵,在於良好的生活習慣:

均衡飲食,少吃油膩高鹽食物

規律運動,每週至少150分鐘

控制三高

維持理想體重

戒菸與管理壓力

定期健康檢查

(圖片來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

延伸閱讀:
·血壓突然飆高!中醫師圖解「5穴位」解頭暈、頭痛急性症狀 只需持續按壓3分鐘
·他「211得舒飲食」卻血壓飆升,醫曝「1隱藏地雷」! 不少人都中招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健康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