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V與AIDS差在哪?得HIV就會變AIDS?醫師解答真相 教你3招有效預防感染
HPV(人類乳突病毒)是指一群常見的病毒,這些病毒主要透過性接觸傳播,並且會感染皮膚和黏膜。大部分人感染後,並不會出現症狀,通常也不會對健康造成大礙,但有些HPV病毒型別可能會導致嚴重的健康問題,比如子宮頸癌、陰莖癌、喉癌等,因此了解HPV的風險與預防方法非常重要。
HIV和AIDS愛滋病有什麼不同?
泌尿科高銘鴻醫師說明,HIV和AIDS常被混為一談,但其實它們是不同的概念。HIV指的是一種病毒,而AIDS則是感染HIV後,免疫系統被嚴重破壞時所出現的疾病狀態。
1、HIV是病毒:HIV全名是「人類免疫缺乏病毒」,它會攻擊人體的免疫系統,特別是CD4細胞,讓身體的防禦能力逐漸下降。
2、AIDS是疾病:AIDS全名是「後天免疫缺乏症候群」,是HIV感染進展到晚期的結果。當免疫系統被破壞到無法抵抗感染或某些特定疾病時,就會被診斷為AIDS。
3、HIV感染不等於AIDS:感染HIV後不一定會馬上發展成AIDS。透過及時的抗病毒治療(ART),許多HIV感染者可以終身維持健康,不會進展到AIDS。
簡單來說,HIV是「原因」,AIDS是「結果」,但透過現代醫療,HIV感染者可以有效控制病情,避免進展到AIDS。
如何預防HIV病毒?
其實預防HIV病毒沒那麼複雜,重點是「做好保護」,不管是用藥還是行為上都要注意。像是吃PrEP藥、用ART治療,或是做好安全性行為,這些方法都能有效降低HIV感染風險。記得,保護自己也是在保護別人!
.PrEP(事前吃藥,降低感染風險):PrEP(暴露前預防性投藥)是一種專門給還沒感染HIV但有高風險行為的人吃的藥。每天吃一顆,能把透過性行為感染HIV的風險降低超過90%。不過,記得要按時吃,還要定期去檢查,這樣效果才最好。
.ART(感染者的病毒控制神器):如果已經感染HIV,ART治療是必須的。這種治療可以把體內的病毒量壓到「檢測不到」的程度,這樣不但能保護自己的健康,還能避免傳染給別人。簡單來說,病毒量壓到檢測不到,就等於「不會傳染」。
.安全性行為+定期篩檢:除了用藥,正確使用保險套是最基本的保護措施,能有效降低HIV和其他性病的風險。最好每半年做一次HIV篩檢,早點發現問題才能早點處理。還有,千萬不要共用針具,這是感染HIV最高風險的原因。
預防性投藥有用嗎?
預防性投藥是指在還沒有感染或發病的情況下,先服用藥物來減少未來發病的機會。例如,對於有高風險的人群,像是有家族病史或接觸過某些病原的人,醫生可能會建議使用預防性藥物來降低感染的風險。這樣的做法已經被證明在一些疾病的預防中有一定效果,但並不是對所有人群都適用。
PrEP藥物是什麼?
高銘鴻補充,PrEP(暴露前預防藥物)的作用原理是,透過每天服用藥物,來降低被HIV感染的風險。雖然PrEP能有效預防HIV,但並不能預防其他性病,因此仍然需要配合其他防護措施,如使用保險套。
1、服用時間:為了達到最佳效果,PrEP需要每天固定服用,且必須持續服用一段時間,才能有效降低HIV感染風險。
2、定期檢查:在服用PrEP期間,需要定期到醫院做健康檢查,包括HIV篩檢、腎功能檢查等,以確保用藥安全。
3、不能預防所有疾病:雖然PrEP能有效防止HIV,但它並不能預防其他性病,因此還是要注意使用安全套等防護措施。
4、持續用藥的重要性:如果錯過服藥,藥效會大幅下降,建議如果漏服,應及時補回,以保持預防效果。
5、停藥後效果消失:停用PrEP後,它的防護效果會逐漸消失,因此如果停止用藥,要重新評估是否需要再服用。
注重日常健康狀況 定期篩檢很重要
高銘鴻提醒,定期篩檢是為了早期發現可能隱藏在體內的健康問題,像是癌症、心臟病、糖尿病等,這些病症可能在初期沒有明顯症狀,但如果能夠及早發現,治療的效果會更好,也能避免病情惡化。篩檢是一種預防性的健康管理方法,有助於提升整體健康狀況。
(記者吳珮均、圖片來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
延伸閱讀:
·HIV預防藥「PrEP、PEP」差在哪?1圖解答使用時機、適用對象 這情況建議3個月篩一次
·固定性伴侶就不會得性病? 醫驚吐「5原因」一樣會中鏢:潛伏期很長
最新健康新聞
-
「長髮公主症候群」不是美麗童話! 14歲少女壓力大吃頭髮嚴重腹痛送醫
(38 分鐘前) -
穿生殖器環10多年!男排尿「雙股噴射」後悔了 醫搖頭:比攝護腺肥大慘
(2 小時前) -
每天44人罹患大腸癌! 醫揭「7大警示症狀」:一下便秘一下腹瀉中了
(2 小時前) -
出國玩必備藥品清單看這!醫點名「這5類」一定要帶 攝護腺肥大者小心這種藥
(2 小時前) -
全職媽媽膽結石反覆痛 「單孔微創手術」隔日出院、傷口幾乎看不見
(4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