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著媽祖遶境「鐵腿、水腫、腳痛」怎麼辦? 骨科醫師教你「這樣舒緩」隔天繼續走
每回媽祖遶境後,中南部各大醫院會出現一波腳痛的病人,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骨科醫師張訊指出,多半是因長時間走路及站立而產生不適,常見症狀主要分為腳底、腳踝與小腿三部分。
走久出現疼痛感 足底筋膜炎多腳跟疼痛
腳底大部分是走久了出現疼痛感,主要為足底筋膜炎。大部分人的腳底為弓型構造,有一條足底筋膜,類型弓弦的功能,具有彈性,可能因年紀增長而逐漸失去彈性,或是走太久而彈性疲乏。通常腳跟疼痛較多(約70%),有30%則是痛腳底的前段。
足底筋膜炎選鞋四大重點 減輕腳底壓力
張訊建議這類病人,要靠鞋子來減輕腳底壓力,挑選鞋子重點如下:
1. 氣墊鞋:鞋底厚一點,減少著地的壓力。
2. 鞋尖側面看起來略翹:稍微可緩衝著地的壓力,起步時不需太用力。
3. 鞋底內側加足弓墊:腳是弓型,踩地時前後都貼地,中間部分卻懸空,踩地時可能拉扯到足底筋膜,可靠足弓墊來緩衝。至於足弓墊該怎麼選?因人而異,不是貴就好,判斷標準是足弓服貼,手指伸不進去,像踩在沙灘裡,有助分散足弓壓力。而扁平足或高弓足,可能需要特別訂製。
4. 鞋背軟硬適中。
腳踝預防韌帶發炎 選鞋兩側高、鞋底磨損勿再穿
腳踝類似避震器的功能,側面不太能動,韌帶很容易受傷,像是有人打籃球「翻船」,就是扭傷韌帶。遶境長時間走路,腳踝兩側會疼痛,多半是韌帶發炎。張訊建議選擇兩側較高的鞋子,如籃球鞋,兩側包覆性高,比較不會拐到;試鞋時,鞋跟後方要能伸入1、2根手指,側面則要緊密。注意鞋子後方不要太高,以免卡住阿基里斯腱,腳跟容易磨破皮。
此外,可觀察自己穿很久的鞋子,鞋底磨損如果歪一邊,表示腳著地時偏向那一側,多數人都是內翻,鞋跟外側磨損較嚴重。已經磨損到歪一邊的鞋子就不要再穿了,很容易拐到腳。
預防「鐵腿」靜脈曲張 小腿可穿透氣彈性襪
小腿主要是俗稱「鐵腿」的問題,多半是因靜脈曲張。遶境的信徒很多是50、60歲,除肌肉痠痛,可能原本就有靜脈曲張或栓塞問題,遶境建議量力而為,以免受傷。
遶境一走就是300多公里,扣掉休息、睡眠時間,平均每小時走5、6公里左右,建議每小時要休息10分鐘。如果容易鐵腿,張訊建議穿彈性襪,天熱穿不住的話,可選透氣的、不要太厚,重點是不要悶,壓力1級就可以,不用選到醫療級,穿的時候腳朝上比較容易穿。
單純水腫可熱敷 腳底痛必須冰敷
張訊表示,腳是人的第二心臟,如果壓力太大,血液會推不回心臟。遶境走了一天,回到休息處,可將雙腿抬高,若沒消腫,就表示負荷過大。單純的水腫,可以熱敷,如果壓腳底很痛,就屬於急性發炎,必須冰敷,若不確定是急性或慢性發炎,可嘗試泡溫水,腳伸進去受不了,就表示是急性期,建議中斷行程,立即就醫。
(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圖片來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
延伸閱讀:
·醫示警:日常若有這「3習慣」當心足底筋膜炎找上你! 常穿這2種鞋也易好發
·晨起踏地的第一步,腳底刺痛到無法走路,防足底筋膜炎6撇步,不能做1種按摩
最新健康新聞
-
許淑華為南投市鳳山新衛生室揭牌 守護在地健康更完善
(1 小時前) -
中榮埔里分院手作優格料理活動 助病友增進營養享復健樂趣
(1 小時前) -
台灣每年近千人遭蛇咬 疾管署公布「血清使用與急救原則」
(3 小時前) -
《Truth About Weight 沉重的真相 大專青年創意影片競賽》全民評審啟動 參賽作品上線等你觀賞
(3 小時前) -
連日豪雨停班課 嘉縣大埔衛生所暖心換管不間斷
(4 小時前)